聚焦干部素质提升年丨数字潮涌 点亮教育——荆门市教育局以“数字引擎”驱动教育变革纪实

2025-07-24 12:45  











荆门市教育局着力打造智慧教育、安全管理、政务服务三大数字化平台,提升教师能力,推动人工智能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展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以“数字引擎”驱动教育变革。

图片







2025年被称为“AI元年”。当今世界,数字化浪潮滚滚而来,教育要面向未来,拥抱数字技术成为教育事业的时代课题。


荆门智慧教育平台覆盖百所学校,推动信息化标杆学校试点建设,VR(虚拟现实)课堂落地应用……着力构建数字场域,数字技术赋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创新实践,正是我市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有力举措,也是我市教育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躬身践行的生动写照。


图片

荆门智慧教育平台


面对如何提升数字素养、如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如何推动信息化建设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必答题,市教育局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推动教师拥抱变革,打造了智慧教育、安全管理、政务服务三大数字化平台,并以“三大平台”建设为核心,构建全域覆盖、深度应用的数字教育新生态。


为全面统筹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市教育局着力在人工智能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中,推动教师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转型,强化名师领学领研领教。


5月,市电教馆先后在市龙泉北校、市外语学校、东宝区文峰中学等学校,为教师们开展人工智能专题培训活动, 以“理论+案例+实操”三位一体的模式,让教师们熟练掌握智能备课、个性化学习分析等核心技能。


图片

文峰中学开展人工智能专题培训


“人工智能精准解决备课、数据统计、个性化辅导等痛点。我们也在积极尝试运用AI工具设计微视频脚本,让作业讲评更生动。”文峰中学教师吴玥涵说。


我市积极推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荆门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国家平台侧重普适性,汇聚权威海量资源与服务;荆门平台着力于本地化特色化应用,赋能教学教研与评价创新。


荆门智慧教育平台上,学生和家长可以查看课堂随拍、课堂直播,教师可以调用学科工具、教学模板、互动试题等教学工具……目前,荆门智慧教育平台已培育9个名师工作室,超400名教师创建了1.8万多条中小学教学课件,教学资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图片

通过“数智课堂”开展常态化同步课堂教学


一块屏幕跨越城乡,连接起1927节优质课,让知识如流水般在云端课堂自由流淌。通过“数智课堂”开展常态化同步课堂教学,实现大校联小校、强校带弱校、城镇学校携手农村学校,让教育均衡理念照进现实。


图片

荆门市实验小学智慧教学空间


而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学校重在深化产教融合、破解“学用脱节”。荆门职业学院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王清平与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班教师陈雪飞所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正在推动学校申报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校试点。


王清平在该校首期“人人讲业务”讲座上,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案例分享》向全体教师直观展示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学、科研与办公。


“我们计划将人工智能应用在教育教学和实学实训中。”王清平介绍,通过人工智能捕捉教学动态,可以生成师生画像、学情分析、学习轨迹记录,为精准施教提供支撑。


与此同时,教学形态也在突破。荆门职业学院正在积极推动全息数字人技术应用教学实训,以“数字教师”灵活整合优质资源,在课堂上切换多种专业教学身份。


“无需借助3D眼镜等辅助设备,可以直接观察到3D模型。”王清平说,应用一旦落地,将丰富荆门职业学院的教育形式,极大地提升教学吸引力与深度。


这也对教师和学生驾驭新技术提出更高要求。陈雪飞勇担知识更新重任,编撰涵盖AI起源、应用、伦理等内容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即将于9月正式运用在本校公开选修课中。


而该教材还未正式出版,已被省外院校订购1600册。


为强化实践,今年荆门职业学院还探索运用数字孪生技术重构教学。在虚拟车间指导学生拆装汽车底盘、调试产线,进行“真刀真枪”的仿真实训。


“把企业生产线‘搬进’学校,确保安全高效。”王清平说,数字孪生的运用既提升学生技能扎实度,也锤炼教师设计、管理虚拟实训的新能力,以此锻造一支善用人工智能、数字人技术,精通课程开发与虚实结合教学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育人答卷不仅写在城市未来,也写在学生们的心灵深处。


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运动与保健课堂上,教师苏阳正带领学生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训练。借助VR(虚拟现实)技术,学生们“穿越”到动物跳跃接力赛的虚拟场景,充满好奇地跟随指令奔跑、跳跃,校园生机盎然。


这一创新实践,源于5月广东省河源市特教名师梁怡笑在我市教联体研讨活动中带来的一堂培智语文示范课。梁怡笑运用AR(增强现实)全景、数字人、AI助手等技术,通过绿幕投屏为孩子们实现“云旅游”,化抽象文字为生动场景。


图片 2.png

广东省河源市特教名师梁怡笑授课


深受启发的苏阳,将数字技术成功融入《跳跃与游戏》课程设计。


“VR(虚拟现实)让学生身临其境,提升趣味性的同时,基于学情分析提供个性化指导,即时反馈有效提升学习效果。”苏阳介绍,传统特教方式往往静态、灵活性不足。数字技术的引入,增强了教学场景的多元化和交互性。


通过可视化呈现教学意境,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为课堂教学突破提供新思路,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提升了教师数字化创新能力。


乘势而上,数字教育新篇正在开启。今年,我市精心制作的六部数字教育专题片在全省遴选中脱颖而出,入选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国家展播,呈现了数字化技术在教育一线的深度应用,向世界展示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荆门方案”。


图片

我市精心制作的六部数字教育专题片入选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国家展播


从智慧教育平台全域覆盖,到职教虚拟车间破解实训难题,再到特教VR(虚拟现实)课堂传递温度,荆门教育系统的干部职工正以数字技术为引擎,推动优质资源普惠共享、教学模式深刻变革、教师素养持续跃升,为培养时代新人注入强劲动能,奋力书写面向未来的育人新篇章。










荆门九派通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冬梅 谢伊然 通讯员 翟玥 杨静夷),图片来源:荆门教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