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身体不适
去医院做各种检查
却又没什么问题…
这样的怪事你遇到过吗?
有些人,他们反复做各种身体检查均没有发现明显异常,但又确实感觉“不舒服”,因为他们所患的并不是通常的躯体疾病,而是和社会心理因素及遗传因素相关的一种疾病,称为“躯体症状障碍”。
躯体症状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
症状可涉及身体任何系统或器官,最常见的是胃肠道不适、心脏不舒服、异常的皮肤感觉,患者常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躯体症状障碍患者往往自觉身体不适而反复就医,即使医生向其明确解释检查结果一切正常,也并不能打消患者的疑虑。
而这类患者对于自身的“不适感”出于何种原因、难受到何种程度往往也是“说不清”。导致医生很难给予明确的诊断。
出现躯体症状障碍一般与患者本人遭遇生活中的不愉快、困境等有关,病程漫长,且容易出现波动反复,但患者往往不自知或否认心理原因,坚持将不适症状归咎于自身得了某种严重疾病,为此纠结痛苦,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简单来说
就是有的人明明身体没病
但因为遭受打击、压力等
心理状况变得糟糕
总是疑心自己得了病
久而久之
身体就真的出现了臆想的不适
而这种不适反过来又
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
导致恶性循环
最终压垮患者的正常生活
生物遗传因素
有些人天生对压力的觉察很敏锐,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从而引起自主神经和内脏功能的一系列变化。
社会文化因素
患者情绪的表露受所处的特定社会文化的影响,例如长期处在高压、紧张的环境中,从而导致躯体症状的形成。
心理因素及应激事件
心理因素是导致躯体症状障碍的内因,主要包括情绪因素和个性特征。生活中遭遇的应激事件如:离婚、丧亲、工作变动、突发灾难等,都会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或创伤,并导致躯体不适。
规律作息,不熬夜,保持充足而良好睡眠,劳逸结合,戒烟限酒。
保持健康合理的饮食,忌辛辣刺激和油腻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促进胃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
适当锻炼、坚持运动,增强体质、增强抵抗力,可以选择散步、游泳、骑单车、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
关注生活中的应激事件对自己情绪的影响,减轻精神内耗,避免负面情绪过度。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在良好的人际环境中获得支持和治愈。
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状态,给不良情绪提供宣泄口,不要让自己持久地陷在不良情绪的漩涡里。
学会放松身心,可以尝试一些能让你放松下来的方法,比如跑步、听歌、冥想、尝试放松训练、做自己想做的或喜欢做的事情等等。
可根据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一些抗焦虑药和对症改善症状的药物进行治疗。
可考虑配合中医康复治疗如按摩、针灸,或配合物理治疗,如生物反馈、经颅重复磁刺激治疗等。
本期封面:
来源:武汉市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