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
12月12日在京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湖北如何结合实际,将九大重点工作落地落实?12日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连线采访专家学者,为湖北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曹和平
【关键词】科技创新
【会议精神摘要】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8月23日,通山县富有“渔光互补”光伏电站,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太阳能发电板,与周边山川、河流辉映成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产业画卷。(视界网 袁灿 摄)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就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化产业由量的拓展向质的提升。以新质生产力之势,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曹和平认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必须依靠也只能依靠科技创新。他建议,要加大智转数改,发展新质生产力,即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形成的生产能力,沿着新能源、新材料、新的系统集成不断发展,形成重大工程,变成一个个战略性产业和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方面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湖北工业门类齐全,是全国8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之一;优势产业全国领先,湖北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创新动能强劲,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这些都是湖北的优势,湖北有底子,应该有更大的信心。”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集群,形成高效协同、循环畅通的产业链供应链。湖北正在大力推动5大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加快发展9个新兴特色产业和6个未来产业,还成立了国控、楚象、长江汽车、华纺链等供应链平台,发展势头良好。
曹和平建议,湖北应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优化技术创新环境,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催生更多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收获更多新质生产力,为全国蹚出一条新路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文娟)
暨南大学教授、数字经济与未来城市研究院院长胡刚
【关键词】扩大国内需求
【会议精神摘要】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8月17日晚,“90后”网络主播简湾湾在羊楼洞明清石板街进行直播,吸引了过往游客驻足围观。(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通讯员 但唐静 李尧 摄)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潜能在哪里?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效益在哪里?
“当前经济加快向新型工业化迈进、向数字化转型,消费与投资的重点领域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胡刚认为,过去房地产、基建是消费和投资的重点,现在则应该把消费和投资的重点放到先进制造业、数字产业上面。
如何培育壮大新型消费?胡刚表示,直播电商、达人带货等当前火爆的新型消费形式,是消费的发展趋势,应该去进行规范、引导其健康发展,发挥其激发消费的积极作用。新型消费的兴起,虽然对传统实体商铺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一步是必须跨过去的。而且,新型消费形式拉近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减少了中间环节,让企业能够更多地倾听消费者的需求,让消费者能够更多地得到实惠。
从消费领域来看,衣食住行不再是挖掘潜能的重点,健康、休闲、教育、文化等是消费升级的重点方向。近几年,湖北多次发放消费券,推动消费市场增长。胡刚认为,消费券拉动消费效果立竿见影,应该持续推广并精准投放,让消费券在有潜能的领域真正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促进消费与投资良性循环,还应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树立民营企业家的投资信心。胡刚认为,应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各方面政策配套,让民营企业家有信心增加先进制造业、新基建等方面的投资,一方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可以推动投资增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阳春)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邹薇
【关键词】深化改革
【会议精神摘要】
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
11月2日,咸宁市康健医药产业研究院有机螺旋藻生产基地,员工在洁净车间封装冰鲜螺旋藻产品。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通讯员 李婷婷 吴丰 摄)
改革开放40多年的成功经验证明,不断深化重点领域的改革,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的关键因素。邹薇认为,会议特别强调谋划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就是要以改革手段激发经济活力,为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在她看来,“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是2024年各领域推进改革的指导思想。会议首提“先立后破”,“先立”应理解为规则、制度先行,“后破”是在已经形成新的体制机制的前提下破除一些不符合经济发展现阶段要求的做法。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邹薇认为,这将调动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发挥着“56789”的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对稳增长、稳就业、稳投资、稳消费、稳外贸等具有重要意义。各项政策要发挥成效,都要瞄准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经济主体的需要,切实让企业敢投、敢干、敢创新。
湖北是工业大省、制造大省、科教大省,一定要抓住国家支持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红利,推动全省工业规模、结构、效率、动能站上新台阶。(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丽琼)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 霍建国
【关键词】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会议精神摘要】
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8月18日清晨5时34分,一架阿提哈德航空的波音777-200全货机(上)在鄂州花湖机场降落,标志着“阿布扎比⇋鄂州”全货运航线首航成功,花湖机场也迎来了首个国外航空公司入驻。(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通讯员 刘小进 何旭峰 摄)
“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将为湖北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表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是湖北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点任务。
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将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重大使命率先赋予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北京等具备条件的5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霍建国认为,正在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湖北应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找准湖北产业对接、市场链接的结合点,率先与国际接轨,将对外开放之路走得更扎实。
此外,湖北还应进一步推进深层次制度型开放,创造更公平、开放、稳定和透明的竞争环境,让经贸及人员往来更加畅通,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投资兴业,提升利用外资水平。
霍建国认为,湖北汽车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基础良好,应该充分发挥产业优势,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等市场需求,打造一批具有巨大增长空间、潜在竞争优势的出口产品,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借力打力,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空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朝霞)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张建华
【关键词】守底线 抓重点
【会议精神摘要】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12月2日,在南漳县巡检镇,果农准备将分级后的柑橘搬运装车。(视界网 杨韬 摄)
“会议把‘三农’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单独拎出来强调,体现了‘三农’问题仍然是中国经济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张建华表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三农”仍然是较薄弱的部分,仍然是基础性的部分。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要牢牢守住底线,确保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的巨大成就。巩固这些成效,守住底线,才能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推进农业向现代化产业发展,当前一个重点就是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张建华认为,湖北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保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就是为全国经济稳中有进奠定基础。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就是要改变小农经济的模式,按现代化大生产方式推进,其中要突破的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零碎的小田为大田,提升规模水平和产业格局。破解分田到户带来的细碎化格局,就要探索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模式。这些方面,湖北已有部署,切合实际,湖北有条件有基础在全国做出表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爱虎)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吴传清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乡村全面振兴
【会议精神摘要】
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
10月31日,罗田县九资河镇河西畈村,水上红叶吸引众多游客观光游览。近年来,罗田把生态旅游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推进农旅深度融合,让好风景变成“好钱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通讯员 刘世民 摄)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提出,要将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说明其重要性超出了以往。”吴传清说。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关键在于提高城市生活品质,包括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的发展质量。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过程中,乡村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都要重振。这两项工作也是我国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抓手之一。
在此背景下,湖北需要顺势而为,完善空间治理体系,让重点开发区、生态功能区、农业主产区等各展所长,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坚实支撑。如加快推动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建设成势见效,推动秦巴山区、武陵山区、大别山区、幕阜山区等生态优势地区建成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吴传清表示,城乡融合发展可以在投资、消费等领域创造很多新的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城乡融合发展能带来资本、人才、技术等各种要素的流动,有助于促进国内各地区的经济在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融合成一个互相依存的有机统一的市场,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湖北应抓住这个机遇,发挥自身工业门类齐全、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新型工业化引领带动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开拓新领域、新赛道、新产业,从中寻找发展的内生动力,力争为全国贡献更多“湖北样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一苇)
中国移动雄安产业研究院主任研究员 陈志刚
【关键词】绿色发展 改善民生
【会议精神摘要】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武汉杨泗港都市T台,由废弃的工业码头,改造升级为滨江公园,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数字技术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转型,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和资源利用科学性,更好支撑美丽中国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陈志刚认为,湖北可以利用自身丰富的场景资源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的先行优势,特别是在生态数据资源综合开发,提升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方面先行先试,书写湖北答卷。
“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数字技术也大有可为。”陈志刚表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化就业,在网络和数字技术支撑下形成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使得就业形式突破时空限制,更具灵活性和包容性,对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丰富就业岗位种类,改变社会就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数字经济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型经济形态,发展数字经济对于加快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发展数字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核心要素来看,湖北数字产业基础扎实,在软件信息服务业、通信设备制造业等领域形成了以武汉为核心的全国领先的产业聚集区,“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发展态势持续增强,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先进数字技术竞争力不断强化,走在中部省份前列。
陈志刚建议湖北充分发挥自身产业、数据、机制、区位优势,将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与“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相结合,强化数字经济“产品”创新布局,率先构建贯通国内、互通国际的可信安全数据基础设施,强化数字经济“要素”聚集,发挥行业龙头、央国企市场资源优势,建设数字大平台,推动建设数据、技术、产品、人才、知识等一体化融合的数字空间聚集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天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