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集镇大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新实践,以“一领四强五融合”(党建引领促治理,建好队伍强基础、矛盾纠纷强化解、特殊时段强稳控、打造样板强提升,“五治”融合提质效)为抓手,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
党建引领促治理。打造“党建+基层治理”工作模式,马桥村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通过建章立约的方式强化群众自治,健全“五会一队”、建立“三议机制”、推行“两项公约”,推动群众从“我不管”到“我要管”的心态转变,激发全体村民共同参与治理的热情。何埂村通过开展“四岗争星”活动,吸纳能服务、想服务、会服务的无职党员参与村级各项事务。
建好队伍强基础。以公开选拔的形式,招募高学历的优秀文集籍青年回村任职,组建年轻干部后备人才库,打破村干部“不敢推、不想推”的僵局,拓宽选才用才渠道;以主题党日、“夜学”活动为载体,结合实际需求,开设精英课堂、演讲、信息撰写、应急演练等培训,培养“开口能说、提笔能写、遇事能办”的“三能”型干部;开创“精英品牌”,何埂村依托能工巧匠多的优势,建立“匠人精英汇”,积极为村级建设出谋划策;汉林村依托崇学尚教文化优势,建立“学识精英汇”,倡导尊师重教、回馈社会的价值观。截至目前,文集镇各类新社会阶层人士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推动公益事业发展,共计捐款捐物100余万元。
矛盾纠纷强化解。“一站服务”打造社会治理“新模式”,在原有的“4+X”的综治信访维稳模式基础上推行“5+X”(“5”即:综治、信访、司法、网格、派出所五个常驻单位;“X”即:民政、国土等轮值单位),并形成以综治中心为平台的综合服务、网格化管理、信息化高效应用的一体化运行机制,实现了统一受理、精准派单、一站式服务。“三制联动”构筑矛盾调解“主阵地”,建立快速预警、精准排查和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矛盾调解中心职能,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建立镇村(社区)两级矛盾调处队伍,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大调解格局;同时,建立周研判、月会商制度,健全“大信访、大排查、大化解”工作机制,分流转办信访件和矛盾纠纷。今年以来,阳光平台收件6件,解决3件,满意度达100%;市长专线收件22件,解决19件,满意度达97%。“一网覆盖”细耕基层治理“责任田”,依托网格化管理,细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让“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转、矛盾不上交”,网格员通过线上进行信息沟通和事项办理,确保基层治理管理精细、运行高效。
特殊时段强稳控。每季度组织专班开展六类重点人员摸底排查,对重点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和红、橙、蓝颜色管控,一人一策建立台账,制定包保措施,落实责任领导和稳控专班,压实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体责任。重要节点、敏感时期,落实管控盯防措施,一天三见面,确保管控措施得力有效。同时,全力化解信访积案,协调相关部门,集中资源、精力,分类施策,合力攻坚。截至目前,文集镇已组织专班成功化解了4起信访积案。
打造样板强提升。以“共同缔造”为抓手,打造“三香汉林”,实现了软弱涣散村汉林村的美丽蝶变;以“四个幸福”为主题,构筑起何埂村乡村治理的牢固城墙;以“五共”为载体,实现马桥村从“马桥模式”到“自治马桥”的华丽转变。通过样板打造,形成了在全镇范围内可推广、复制和借鉴的经验做法,起到“以点带面、串点成线”的效果,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五治”融合提质效。坚持政治、自治、德治、法治、智治相融合。政治统领,党建先行,构建党委统筹推进、群团助力推动、公众协同参与的治理体系;自治强基,全面推行积分制管理模式,先后推出大庙村“积分制”+“大庙好人”、青林村“三化促三风”等特色积分制品牌,不断增强群众自治能力;法治保障,把法治教育常态化列入党组织“三会一课”内容,培养“法律明白人”81人,打造“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充分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作用,引导广大村民运用法律手段和方式解决问题,通过法治护航,为基层治理提供了稳定环境;德治教化,开展“移风易俗”等活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充分发挥道德引领作用,让德治在基层治理中塑形铸魂;智治支撑,加快推动大数据、智能化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依托“雪亮工程”、数字乡村建设,架设高清视频监控探头151个,视频监控基本实现全覆盖,数据驱动、人机协同的“天罗地网”,立体化、智能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初步形成。
(以上图片或文字未经钟祥市融媒体中心许可,其他媒体或个人不得转载!)
通讯员:王德霞 陈亚玺
编辑:周霵
审核:林雪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