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气温虽逐渐回升,但天气多变,时寒时暖,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仍然处于高发季,急性胃肠炎发病也不能忽视。加之返岗返学,春季传染病也值得关注。一起来看三月健康提示,让健康意识与你同行。

目前新冠病毒处于低流行期,但也要保持健康的行为方式,做好个人防护。
1、规范佩戴口罩。进入公共场所时更加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记住要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佩戴口罩时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侧面。
2、接种新冠疫苗。接种疫苗仍是强化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是对您自身、家庭乃至全社会的一份责任。尤其是符合接种条件的60岁以上老年人,应尽快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及时构筑人群免疫屏障。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可在6个月后,加强接种一剂次新冠疫苗。
3、咳嗽、打喷嚏时,应当尽量避开人群。用手肘内侧或纸巾将口鼻完全遮住,用过的纸巾立即丢弃到垃圾桶内,并及时洗手。
4、及时通风、消毒。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对桌椅、家具、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可选择刺激性小的季铵盐消毒液,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手机、遥控器、鼠标等小件物品可用酒精湿巾擦拭消毒。洗脸池、马桶及周围地面均可进行擦拭消毒。


目前正是我国南方地区流感流行季节。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对人类健康危害较重的呼吸道传染病,它的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尤其在学校和养老院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可引起暴发,对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危害尤其严重。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除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方法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勤洗手,同时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2.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膳食要均衡营养,保证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及时就医,注意呼吸道卫生礼仪。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后应及时就医并居家休息观察,切勿带病上班或上学。注意呼吸道卫生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春季是麻疹、风疹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和流行的季节。公众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应注意预防:
1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加强户外锻炼。
3.勤洗手。
4.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
5.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适龄儿童应按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麻腮风疫苗。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措施:
1.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倡导生活中保持健康行为,如睡眠充足、营养充分、注意锻炼身体等。
2.保持手卫生。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
3.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经常打扫居室,每天保证一定时间通风。
4.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5.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6.发病后及时就医。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要牢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做好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的关键:
1.注意手部卫生,尤其是有5岁以下婴幼儿的家庭,要做到饭前便后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净双手。
2.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加工食物的时候要烧熟煮透,不生吃或半生吃海产品,尤其是牡蛎和其他贝类海产品一定要煮熟后食用。
3.诺如病毒抵抗力较强,在60℃高温或经快速蒸煮后仍可存活,市民应切记不喝生水或生熟混合水。
4.学校及托幼机构应做好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病因追踪登记工作,发现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要求患病学生及时回家隔离治疗,并按规范进行消毒处理;一旦出现聚集性发病和突发疫情时,应及时向疾控中心报告,在相关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疫情调查和处置。


每当季节交替、气温变化,急性心梗、冠心病、脑梗塞、脑溢血等心脑血管病意外的发生率都会迎来一个高峰。
1.稳定血压。遵医嘱规范用药,勿随意更换调整用药。
2.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
3.清淡饮食。多吃蔬果、豆制品,配适量瘦肉、蛋、鱼,少吃动物内脏,忌烟酒。吃饭七成饱。
4.保持大便畅通。排便用力过大,腹压、血压、颅内压的骤然升高,可能导致血管破裂。
5.防寒保暖,户外活动不宜晨起过早,勿过度运动。
6.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保证足够睡眠。
7.晨起不要急于下床,要缓缓起身。
8.早起饮适量温开水,一日三餐外及时补水,有助于使血液稀释,避免血栓形成。
1.建议平时尽量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饮食,少食用精加工食物。
2.有过敏史的人,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或是过敏性皮炎、湿疹这一类的病人,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更不要随便去闻花草。
3.外出郊游时最好戴上帽子、口罩和穿长袖的衣物,尽量避免与花粉直接接触,若遇皮肤发痒、全身发热、咳嗽、气急时,应迅速离开此地。
4.如症状较轻,可自行口服苯海拉明、息斯敏或扑尔敏。一旦出现哮喘症状,则应就医。
春季是动物发情季节,因此外出时要避免与流浪猫、狗等动物密切接触和嬉戏。谨防被猫、狗抓伤或咬伤。


一旦被猫、狗等动物抓伤咬伤,要及时用肥皂水和流动的清水进行交替冲洗,至少15分钟,并第一时间去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疫苗。
来源:钟祥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