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雪后,伴着势微的风,竹竿上的腊货香、家门口的豆丝香,还有农家灶台里传出的土菜香,扑鼻而来。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街童周岭村的小朱湾,一年中最讲究的几天,都被稀释到了过年的前一周。团聚、放松,一波又一波的城里人寻着年味来,拒绝让年味走向落寞,聚集了人气的小朱湾有了活力。
百姓故事,专家视角。由湖北省社科联、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湖北电视综合频道联手长江云推出的系列理论故事节目《是这个理》63期:小朱湾迎风长。十年前,小朱湾还是个无人问津的“土砖窝棚”。如今,别具特色的民居让“城市很好看,农村不能看”的被动局面彻底改变。如果说能看、好看是面子,那么这个仅有785亩的小村子,美名在外的里子又是什么呢?
家中困难生活苦 街坊邻里伸援手
过去,小朱湾的每户人家都有一个米缸。它象征着生活的底子:满缸代表着日子过得丰足,见底则是日子快揭不开锅了。今年60岁的徐秀玲回忆,年轻时,家里的米缸还真没怎么满过。20岁那年她嫁到小朱湾,一家人靠夫妻俩起早贪黑地种地维持生活。但1989年,一场意外让丈夫一病不起,家里的顶梁柱倒了。上有常年卧床的公公,下有三个年幼的孩子,屋里屋外的担子就这样全压在了她一个女人的身上,苦活累活她都干。为了贴补家用,身为老大的罗星无奈年少辍学,进过面粉厂,学过厨,也干过装修。但哪怕母慈子孝,勤劳肯干,还有左邻右舍的帮衬,徐秀玲一家的生活还是没有多大起色。
2001年,丈夫过世,家里连安葬费都是乡亲们东拼西凑挤出来的。受到了大家的恩惠,徐秀玲心中感激万分,一有钱哪怕自己不够用也要还给乡亲们。民风淳朴的小朱湾,当时在册共有32户157人,村里留守的只有二三十人。老人、妇女和孩子守着撂荒的土地、污水横流的池塘、快要倒塌的房子,日子在低谷中徘徊,大家的手头上都不宽裕。
因地制宜谋改变 美丽乡村共建设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村主任王万里决定实施“美丽乡村改造计划”。新房子、老瓦片,哪怕成本更高,为了和原来的建筑风格保持一致,王万里也舍得下功夫。2010年,当地流转了小朱湾的土地,建起了薰衣草园,小朱湾慢慢聚集了人气。2014年,为了进一步完善景区配套,政府决定以“高台基、深出檐、美山墙、巧构造、红黄黑”的荆楚传统民居为设计方案,在小朱湾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按照整体规划,每户老宅在原有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实施翻修改造,虽然可以按改造面积补贴,但一下子要拿出十几万来,村民们多少都有些犹豫。当时,身为党员、也是村主任的王万里第一个站了出来,不仅翻修了房子,还开了湾子里的第一家农家菜馆。作为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赚到了钱。
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房屋改造并开展经营的行列中。2014年,徐秀玲家响应号召,翻修了老房子。2015年,作为专业厨师的罗星也从外地回到了小朱湾。虽然带着手艺回来了,但一开始的生意并不好。开张的第一天,徐秀玲家才卖了一碗8块钱的面,这也是当天唯一的一单生意。靠着好人品积累的好口碑,徐秀玲一家赢得了一批回头客,生意也越做越红火。但是,面对涌入的消费者,在急速增长的经济利益面前,自主经营的农户之间,有关卫生、停车位、物价等各方面的矛盾也时有发生。
2016年,小朱湾专门请专家深入调研、干部入户走访,通过长辈口述、家人共议的形式,挖掘并整理出了一批弘扬传统美德、体现时代精神、贴近生活实际的格言、家规、家训。一代代小朱湾人用行动沉淀下来的精神之光,就这样成了各家的家风、家训。32个家训牌,就挂在各家的门口。它们都是以村民的身边事、身边人为代表确定的,引导着大家培育良好家风,同时又润物无声地带动着全体村民向善向好。
齐心协力共致富 家风家训正乡风
一座村庄的精神气质,来自最朴实的民风。当文明的“软要求”内化为一项项“硬指标”,激励村民争做文明事、争当文明人时,“守望相助,邻里团结,富而守仁,共同致富”就成为了小朱湾新时代的新乡风。这股新风也成为了吸引投资的吸铁石。2017年,李凯和家人一起,在小朱湾开了第一家民宿。当时正值武汉大力推进“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他们以租赁的方式让几栋闲置的农房变成了网红打卡地。创业者的到来,外出年轻人的回归,都给小朱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更在潜移默化地浸润着家风、乡风和民风。
徐秀玲闲暇时就会作为志愿者为村里打扫公共卫生,她所在的志愿者服务队,最开始只有几个人,如今壮大到了几十人。只要有活动,大家就自发的报名参加。大家闲时不闲了,渐渐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也在不断提升。现在的小朱湾,32户中有21家农家乐、民宿,却很少有矛盾发生。善于经营的老板,在家门口就可以年破百万。文明加持的小乡村,如今是十大荆楚最美村湾,更是全国文明乡镇。高峰期,日接待游客可以超过两万人。口袋富了,心态也好了;生活富足的村民们也滋养出更加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途中,小朱湾立足发展实际,涵养新时代家风,让村民口袋脑袋一起富起来,对于实现民风淳、社风清、社稷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曾经的空心村正迎风生长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