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视 问 政
DIAN SHI WEN ZHENG
9月15日晚7点30分
市纪委监委机关
市委宣传部
市大讨论办
市优化办承办的
第二期钟祥电视问政
在市融媒体中心四楼
进行了现场直播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市商务局
市应急管理局
市税务局
钟祥市华润燃气公司的
主要负责人
市委党校副校长马昱伦
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薛兴会
湖北慧中律师事务所律师宗应斌
湖北日报记者祝华
近两年,我市深入实施“莫愁+”营商环境打造计划,取得了较好成绩。尤其当前,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钟祥市采取了一系列纾困解难的措施,助力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但一些部门却在执行中变了味、走了样。
认罚背后的猫腻
醇基燃料是一种环保洁净能源,因为经济实用,被普遍用在餐饮行业当中。但同时,醇基燃料又是一种危险化学品,国家对醇基燃料的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等都有着严格的安全管理要求。但在我市,醇基燃料的非法储存和使用情况让人触目惊心,请看记者的走访。
醇基燃料的“安全阀”,谁来拧紧
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柴”排在了第一位。燃气作为现代城市必不可少的能源之一,也和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但在今年七月,记者走访钟祥部分社区,却发现燃气公司太任性,让人“想说爱你不容易”!来看大屏幕。
霸气的天然气
转供电,想说“分手”不容易
华中车城的一位胡先生向我们反映,两年多时间,他的公司备案申请一直无法落实,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到底怎么回事,来看记者的走访。
艰难的备案
点评嘉宾

曾任湖北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经济部主任,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首席记者,长江经济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获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今天参加钟祥的电视问政,感触很深,我想谈三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个问题想谈谈不作为的问题。这是我在观看短片中感触最深的一个问题,也是对当前我们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带普遍性的问题。从刚才短片中谈到的醇基燃料的管理,事关公共安全,但是在我们钟祥市,这个问题始终是管而不绝、禁而不止,举报电话形同虚设。我觉得管理部门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个问题上的不作为,我个人觉得不是一般的懒政和怠政,而是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冷漠。
还有《艰难的备案》反映的问题,我觉得国家出台备案制,本身就是为了给经营者松绑,简化程序,减政放权,经营者两年来四处奔波就是备不了案,那么存不存在部门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呢?我们的部门是不是在以一种为企业纾困解难的姿态在做呢?
不作为是当前干部队伍建设中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我认为不作为其实可以分为,避责型的不作为和为难性的不作为。避责型的不作为主要是指不担当,怕承担责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遇事绕道走,其初衷还不是为了干坏事,当然这也是一种严重的懒政和怠政,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现在还有一种为难的不作为,就是能办的事就是不给你办,有意识的为难你,让你干不成事,干不了事。有的可以在工作环境中设置障碍,留下某种不规范的操作的空间,当然我不一定特指我们今天发生的这几个案例,这种现象是存在的,这和省委提倡的当好“店小二”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还有一点我们必须看到,有不作为存在就一定有乱作为存在,短片《认罚背后的猫腻》就是一种乱作为,为了罚款为了收费不惜偷梁换柱,移花接木,乱作为的背后是不是受利益的驱使呢?所以,无利的不作为必然导致有利的乱作为。
这次电视问政聚焦了老百姓的关注点,向干部队伍中的不作为或乱作为现象主动开刀,是抓准了钟祥营商环境中的痛点和堵点。我希望有关当事人引以为戒,更希望钟祥广大干部通过这场讨论振奋精神勇于担当,共同创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第二是关于公共资源分配中的权力行政问题。刚才有两个短片都涉及到这个问题,一个是华润天然气的搭配销售、捆绑销售的问题,一个是五金机电城物业部门的转供电的问题。这个天然气资源也好,电力资源也好,本来都是国家资源,按理说,华润公司和五金机电城的物业部门是没有这个资源的分配权的,天然气要通过华润公司才能输送到老百姓家里去,所以老百姓你就必须买我的炉子,买我的热水器,这里说是资源,其实是强卖,因为你不买我就不装,你看着家门口的天然气用不上,对老百姓而言这叫无可奈何。转供电就更邪乎了,这个月一度电收你9毛,下个月一度电收你7毛,全由物业公司说了算,他们为什么能够这样做呢?
当然是这些公司自己的问题,按理说燃气公司、物业公司本来是这些资源输送过程中的服务者。首先我们给自己的定位要十分清晰,但他们就在这些资源分配到户的最后一步,人为的设置了一道卡口,这就在资源分配过程中为单位和个人寻找好处,获取利益提供了操作的空间,把服务的机会变成了捞取利益的机会。这种公共资源分配中的权力寻租,实际上就是欺行霸市,但是我们还要问一句,这种行为就没有人监管吗?华润在钟祥虽然是独家经营,但你的经营作为一种市场行为,难道就不受市场的监管吗?监管部门管了没有呢?是市场监管局还是住建局来管这件事呢?物业公司靠转供电赚钱,为什么就一直没有得到清理?转改直为什么一直没有实现呢?
所以我们不能忽略,更不能掩盖监管的责任。公共资源的分配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福祉,分配的基本原则就是公平,如果每个单位、每个人都把自己经手的资源当做谋利的途径,这就必然会损害整个社会的公平。我们每个人都不希望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那前提就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公平的对待别人。
第三点我想强调一个观点,就是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今天短片中涉及到的当事人或单位,可能会这样想,这些问题我们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局存在,难道你发改局、文旅局、农业局就没有这些问题?为什么偏要拿我们来开刀?
我们钟祥在场的干部和电视机前的干部也可能这样想,这些问题就我们钟祥存在?全省哪个县市没有啊?可能人家有些问题还比我们严重,我们干嘛要小题大做呢?确实刚才短片中所涉及的问题,不作为也好,乱作为也好,权力寻租也好,监管盲区也好,都是当前我省营商环境中带普遍性、带倾向性的问题,正因为它的普遍性和倾向性,才说明我们市委、市政府抓问题是抓到点子上去了,也正好说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摆进去,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从自己做起,才能创造最好的环境。

市委书记周军在电视问政现场指出,电视问政是一种形式,钟祥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需要有更多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接受各方监督的勇气,做到兼听则明,让市委市政府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与良好的工作作风,不断取信于民、取信于市场主体。
周军强调,营商环境的优化不是一日之功,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要在主动作为中、在查漏补缺中、在接受监督中做好动态整改的文章、做好提质提效的文章、做好改革创新的文章。营商环境的优化不要停留在口号上、形式上,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民生民意需求导向,多一些换位思考,与人民群众、与市场主体共度难关、克难攻坚。要在着力打造“莫愁+”营商环境品牌上下功夫,用文化赋深、赋紧、赋实、赋强“莫愁+”营商环境品牌,不断增强岗位责任、主动作为和城市主人翁意识,真正让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
周军指出,电视问政的常态化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民、取信于民、取信于企。全市各级各部门及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担责的意识,在钟祥优化营商环境的征程上做出不懈的努力,让钟祥的“双四”目标早日实现。
视频回看
识别二维码观看视频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