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户腾地”

2022-02-14 09:24  

“这项举措对于我省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具有突破性意义!”12月20日,在参观了钟祥市石牌镇彭墩村新建的农民住宅小区后,省委书记罗清泉对该村“迁户腾地”发表了感慨。

26户村民不仅喜迁小洋楼,而且他们身后有了更多土地作“靠山”

24日下午,记者在这里碰上正准备前来分房的4组村民。天空中虽然飘着零星小雨,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这是一次特别的“抓阄”大会。

26户村民将通过这种方式,离开居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入住到刚刚完工的小洋楼。分房现场,顺着村里新修的水泥路面望去,30套天蓝色墙面的两层小洋楼格外亮眼。

每幢小楼都是独门独院,占地面积达400平方米,楼体精致美观,门前栽有绿化带。每家院内都设有沼气池、杂物间、猪舍、牛舍。有线电视、电话、宽带、下水道、自来水、车库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28岁的郑亚琴,是这次“抓阄分房”中的一员。她告诉记者,这套价值12万元的楼房小院,村民们只需出资4.5万就能得到一套,剩下的7.5万元由村里和企业共同出资。前些年,郑亚琴曾在城市里打过工,开过餐馆,由于丈夫在城里工作,她原本决定在城里买房子。可目睹了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后,郑亚琴决心回到家乡,大干一番事业。她觉得,村里新建的漂亮别墅,四通八达的水泥公路,和城市里没有什么两样。

现在郑亚琴是村里的广播员兼接待员,村民戏称她为彭墩村的“形象大使”。

郑亚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家里种有十多亩地,拆掉旧房和院子后,还能腾出十多亩地来。如果按照每亩最低1000元收入来计算,家里每年就能增收1万元。

在彭墩村街上开餐馆的严华慧告诉记者:“以前大家分散着住,一到晚上,黑灯瞎火,家里出个什么事情,相互没有照应,现在大家住在一起,有说有笑,天天跟过新年似的,心里甭提多亮堂。”

村民们经过土里“刨”金子的事实后,更加懂得土地的珍贵。现在他们不仅搬进了小洋楼,过上了新生活,而且憧憬着腾出来的田地会带来更大的财富,因为他们绝对相信村主任张德华给他们的承诺。

“迁户腾地”三原则:农民申请自愿、村民态度积极、旧房拆除变良田

彭墩村全村版图面积18平方公里,共有317户、1159人,耕地面积6000亩。村里既有适合种植大棚蔬菜的沙性土壤,也有适合优质稻生长的黏性土壤,更有适合发展水产养殖的丰富水资源。得天独厚的条件没有给大伙带来富裕,为啥?张德华说,人人都种几亩田,守两口鱼塘,结果是人人都“吃不饱”,发不了财。

“这种到处撒胡椒面的做法必须要彻底改变!”张德华说。

如何利用土地,实现土地产出效益的最大化,是他苦苦思索的问题。

长期以来,彭墩村农户居住稀散,平均每户住宅占地10亩以上。这在张德华眼里无疑是最大的浪费,同时也是最大的资源。2006年,在张德华的带领下,村两委在第4村民小组实施了第一轮旧村改造工程,希望通过集中农民居住地,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方案出来了,可大伙会同意吗?村民大会上,一位老村支部书记就发话了:“这样的大话谁会相信,干成了才算得,先不要吹嘴!”、“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不会是骗我们吧?”、“我祖祖辈辈就在这沟里住,叫我搬家,除非要我的老命!”……

各种声音不绝于耳。

搬迁户能否承受一定的经济压力?迁户后村民的生产生活有多大变化?通过一个组的迁户示范能带动其他的组吗?张德华和村委会一班人反复商量,并征求石牌镇党委的意见和建议。

“只有用事实才能打消群众的顾虑,只有加快建设的步伐才能让群众看到实惠。”这个从小就吃惯了苦头的汉子为此每天早晨五点钟就起床,总是第一个到建筑工地上亲自干活,事无巨细。

从2007年4月破土动工到12月中旬全部建成,张德华和村委会一班人用实际行动打消了群众的顾虑。彭墩村也创造了建设新农村的“第一速度”。村民陈士军目睹了这一切,他告诉记者:“三天一小变,十天一大变,张总是铁了心要做给村民看。”

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式“一刀切”,张德华注重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原则。“迁户腾地”中村委始终坚持三个原则:农民申请自愿、村民态度积极、旧房必须拆除变为田地。

张德华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搬迁户过去每户平均有10亩以上的住房,现在缩小到只有400平方米,可以腾出9亩多的地。彭墩村如果用5年时间完成全村的“迁户腾地”工程,村里就能腾出3000亩土地。按照每亩年增收入1000元计算,一年可增收30万元,十年就是300万元。如果把每亩土地的产出效益提高到5倍甚至10倍,最高可以创造3000万元的财富。

在张德华的眼里,彭墩村现在是“寸土寸金”,比上海、深圳的地皮还金贵。村委会规定:不准任何人私自盖新房,他们要通过土地整合创造新的财富神话。

只有不敢做的,没有不敢想的。下一步,彭墩村计划迁出60户村民,整合土地,建立4000亩的蔬菜基地。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再增加2500元,在2007年6500元的基础上达到9000元。

村庄美了,村民富了,姑娘俏了

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到过彭墩村的人都这样赞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是行走在一个偏僻的村庄,而感觉仿佛置身于大都市的锦绣公园。

12月24日,来自荆门城区的200多名户外运动爱好者来到风景如画的彭墩村,感受农村新貌,以篮球比赛、钓鱼、做游戏和篝火晚会等形式,迎接新年的到来。欢歌笑语,载歌载舞,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新农村蕴育着巨大的商机,也是现代人生活的乐土。

道路硬化了,环境净化了,生态绿化了,村庄美化了,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2007年彭墩村新增各种运输车辆10余台,新开商店10余家,新开餐馆3家。

八方来客,鼓满了村民的腰包,从来不外卖的土蜂蜜,成了来往过客喜爱的“香饽饽”。

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村民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彭墩村为此兴建了一座集办公、会务、图书阅览、娱乐健身等多功能一体的农民活动中心。村里成立了农民健身队、高跷队等文化娱乐组织,逢年过节组织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彭墩村的歌伴舞《彭墩,我可爱的家乡》在2007年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文艺汇演中成为最耀眼的“明星”,彭墩村的大姑娘、小媳妇也第一次站在全市人民面前。

“迁户腾地”也给彭墩村带来了新的变化。在分房现场,一位村民说:“以前彭墩村的姑娘都争先恐后地往外嫁,现在倒好,姑娘不愿意出去,外村‘倒插门’的女婿想提亲的人却不少,特别是4组搬进小洋楼的姑娘家‘俏’得很。”一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

市农业局一位专家指出,彭墩村“迁户腾地”的做法,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一个有益的探索,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来源:荆门日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