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明,农村精神文明的传播者

2022-02-14 09:18  

本报特约记者 余维平  通讯员  范菊芳

潘晓明是我市唯一荣获“全国优秀农村电影放映员”称号的电影工作者。

1964年,潘晓明出生在钟祥市郢中镇一个电影放映之家,从小就与电影放映结下了不解之缘,经常跟随父亲放电影看电影。1980年其父因病提前退休,潘晓明顶职成为一名正式的电影放映员,从此便踏上了一条艰辛的农村电影放映之路。刚满18岁的他被分配到磷矿上班,当时正值修建磷矿露天电影院。白天,他给施工队搬砖头、洗石灰、挑砂浆,手打泡了,肩挑红了,都不声张;晚上,他又挑着放映机跟师傅到农村去放电影,来回走十几里路也不叫一声苦。因为他有一腔乐为农村电影事业无私奉献的热情。

1981年,潘晓明的放映技术已经得到很大提高,组织就把他调到位于大洪山南麓的客店山区工作。客店交通不便,村与村之间相隔很远,当地农民看一场电影非常难。他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信心更足了。只要不下雨,他就打点简单行李,挑着放映机器翻山越岭下乡去给农民放电影,过着走百家村、吃百家饭、睡百家床的日子。一次,他去的那个村因村长不在家,没有人安排吃饭,也没有商店卖吃的,他只好饿着肚子给村民放电影,直到电影放映结束后村长才回来,他很晚才吃上一顿饭。为了不耽误影片调度和第二天的放映任务,他找村长借了一辆自行车,连夜从客店赶回钟祥,换好新影片,接着又返回客店,这时天已大亮,此时的他顾不上休息又奔向了下一个放映村。就这样,潘晓明克服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走遍了客店的每一个村庄,把电影送到了农民的家门口。

1982年,因体制改革,撤销国办电影放映队,成立了电影管理站。他从客店调到冷水电影管理站。他先后从事农村电影放映管理、发行、会计、站长等工作,一干又是14年。因工作出色,1996年,他被调回钟祥市电影公司任办公室主任。虽然工作环境变了,但是他一直牵挂着农村那块电影市场,牵挂着农民渴求电影的心。

2004年,电影公司进行买断工龄、置换身份的改革。尽管他一下子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不愿离开自己热衷的电影事业,但是他又很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参与改革。因工作需要,他被聘任为电影公司副经理。经过改革的洗礼,他深知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开始寻思着农村的变化、农民的想法。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开展,而电影作为先进文化的一个载体,理所当然要发挥其优势作用。他很快接受了送百部优秀影片下乡的任务,又一次回到他热爱的农村电影放映工作中去了。

潘晓明根据农民求知、求富、求乐的心理和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需求,适时组织、合理调配爱国教育片、科技片和喜剧片到农村放映。当他了解到客店、张集是木耳、香菇的栽培大镇时,就及时调配《食用菌栽培技术》、《野草种菇》等科教片在两镇农村巡回放映,使当地农民从传统栽培型向科技栽培型转变,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在沙河村、龙泉村、温岭村放映结束后,观众还不愿意离开,要求加映影片,他总是尽量满足农民的要求,使一度冷清的电影市场在钟祥农村迅速升温。近两年,他先后到农村放映电影300多场次,被农民亲切地称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播者”。


来源:荆门日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