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觉得孩子考上大学是大喜事,不办个几十桌说不过去。现在才明白,省下的钱给孩子添份保障,比铺张浪费有意义多了!”近日,在柴湖镇鱼池村文化长廊的夜话宣讲会上,村民王静燕分享着自家简办升学宴的故事,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村里悄然兴起的新风尚。这股新风的吹拂,源于鱼池村创新推出的“夜话宣传+积分制”组合拳,让曾经攀比成风的村庄,如今处处洋溢着节俭文明的气息。
暑气渐消的夜晚,正是村民们卸下疲惫、相聚闲谈的好时候。鱼池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瞅准这个时机,将“夜话”搬进街巷院落、文化长廊,村干部、网格员、红白理事会成员化身“宣传员”,与村民围坐一起,聊得最多的就是“升学宴怎么办才实在”。“大操大办看似风光,实则加重家庭负担,还容易助长攀比风气。”“咱们用积分鼓励简办,办得越节俭,积分越多,能兑换的生活用品也越丰富!”通俗易懂的道理,配上积分制的“实在激励”,让村民们心里的“小算盘”渐渐拨向了“节俭”一边。
积分制的“魔力”,在于将文明行为量化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鱼池村明确将“节俭办宴”纳入“乡风文明”积分评定项目,村民简办升学宴、主动抵制大操大办,就能获得相应积分,在“积分表彰”大会上兑换生活用品。这看似细微的激励,却像一根“指挥棒”,引导村民重新审视升学宴的意义——与其在宴席规模上“比阔气”,不如在孩子未来上“攒底气”。
王静燕的经历,正是这一转变的生动写照。今年,她的儿子考上一本大学,起初计划宴请20余桌亲戚朋友“热闹热闹”。鱼池村红白理事会成员得知后,多次夜间上门,掰开揉碎讲政策、算细账:“大操大办一场,少说要花好几万,省下这笔钱给孩子买份保险,将来既是保障,又能减轻家庭负担,多划算!”耐心劝说下,王静燕最终将宴席精简到3桌,省下的钱为儿子买了保险,一家人既省心又舒心。如今,在她的带动下,村里已有好几户村民效仿,将原本用于大办宴席的费用转为孩子的教育、保险投资。“宴请费”变“保障金”成了鱼池村的新潮流。
据统计,仅通过近期的夜话宣传和积分引导,鱼池村就减少了6场升学宴请。为了让新风气扎下根,村里还在文化长廊设置移风易俗宣传栏,定期组织“夜话乡风”活动,邀请村民共同讨论完善《村规民约》,将“节俭办宴”等要求细化为可操作的条款,让村民从“要我简办”变为“我要简办”。
夜幕下的鱼池村,灯光点亮的不仅是街巷,更照亮了村民心中的文明刻度。从“比排场”到“比风气”,从“讲面子”到“重里子”,夜话宣传搭起了沟通桥梁,积分制度激活了内生动力。如今的升学宴,终于回归了“庆祝成长、传递祝福”的本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文明之风。
(以上图片或文字未经钟祥市融媒体中心许可,其他媒体或个人不得转载!)
通讯员:李彩霞、邹会霞
编辑:周霵
审核:林雪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