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市朗诵协会会员作品
明月寄相思
作者:王泽群
朗诵:任荣荣
《明月寄相思》 || 作者:王泽群
“月亮圆、月亮高,骑白马、跨腰刀,腰刀长、杀头羊,羊有血、杀个鳖,鳖有油、炸个麻花滋溜溜。”这首童谣是很小的时候,在一个中秋之夜,我们几姐弟和隔壁家的小朋友,一起坐在院子里,望着天上那冉冉升起的明月,妈妈一字一句教我们念的。母亲说:你念的声音越大,月亮就越圆。所以我们就使劲地大声地望着月亮喊。说来也怪,天边的月亮在我们的念颂声中,越来越大、越来越圆、也越来越亮。
母亲教我们念这首童谣的情景,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她那温柔的目光、甜美的笑脸、好听的声音,总是让我很沉醉。就象母亲抱我入睡时的感觉,轻轻的柔柔的暧暧的,那种感觉已定格在了我永久的记忆之中。
小时候的天空几乎没有一丝云彩,只有满天的星斗伴随着银盆似的皎月,月亮把光线毫不吝惜地从天上倾斜下来,泼洒在大地上,整个地面亮如白昼。妈妈说,月亮里面有个宫殿叫广寒宫,里面有颗桂花树,宫里有个神仙姐姐叫嫦娥,她只有小白兔做伴是很孤独的。那时候我就很天真幼稚地想,如果把梯子接成很长很长能到天上去就好了,这样就可以和漂亮的嫦娥姐姐,还有可爱的小白兔一起玩游戏了。
于是不管是不是中秋之夜,只要是天上有月亮,我就会和其他小伙伴们一起,边玩躲猫猫的游戏,嘴里边念叨这首童谣。
这首童谣伴,随着我的童年,我的快乐,还有我天真无邪的梦想和无忧无虑的懵懂顽皮很多年,挥之不去的怀念深深地埋在心里最柔弱的地方。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年龄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没有了露天的小院,没有了捉迷藏的小伙伴,没有了传说、没有了童谣、再后来没有了母亲……没有了很多很多。
直到现在中秋的月亮,也只是一个儿时童谣的记忆,或是一个美好的梦想。对于这个节日我常常盼着又躲着,希望能绕行,我总是以一种无奈的心情去抚慰,那些埋藏在记忆深处清晰而又复杂的感觉,并隐隐发痛。
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月圆时,又平添了许多睹景生情的感慨和生死离别的惆怅。
月亮还是那轮月亮,月饼还是那个味道,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每到月圆时,都会引发我难以抑制的思绪。
妈妈经常给我们分享一些做人做事的体会和心得,提醒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容易出现的失误和应该注意的事情。而我总是那般地不以为然,忽略了妈妈的用心良苦,总是固执地认为,她的教诲跟不上形势早已过时,就像初生牛犊般的不知轻重好歹,直到被撞得遍体鳞伤,这才不得不承认母亲所言极是的事实。于是时间越长,对妈妈的话理解越深、年龄越大,对妈妈的愧疚越深、身体越差,对妈妈的感受越深。
今年是妈妈走后的第16个中秋节。如果母亲还在,再过九天就是她老人家九十寿辰了,我会给她买她平时舍不得买的衣服,给她定制一个大大的蛋糕,送给她一束漂亮的康乃馨,给她一个美好的祝福,妈妈会笑的很开心,很满足,很幸福,可是这一切都不会实现了。
又是一个中秋节,又是一个思亲日,自从妈妈去世后,我都不喜欢过节,因为我们不能团聚。去年的中秋节,是陪老父亲在医院里度过的,半个月后96岁的老爸也去冥界和分离了16年的母亲相守了,于是中秋节对我来说,只有伤心和怀恋。
抬头望着那轮明月,仿佛那是母亲的眼睛。即使相隔很远,我还是清晰地感觉到了妈妈的体温与颤抖的身躯。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现在对母亲的思念,是妈妈那没完没了的唠叨,是妈妈反反复复的叮咛,是妈妈倚门盼望的眼神,是妈妈那恨铁不成钢的训斥,而如今这一切都如梦般的逝去了。母亲的那份亲情、那份牵挂、那份溺爱都化作了女儿的怀恋、痛楚、悔恨与哀思。因此我常常一个人,静静地呆坐在黑暗的角落,望着空中的明月,哼着母亲教的歌谣,想着母亲的言行举止,任由悲伤和思念,将自己的脑海填满,并徐徐地蔓延至骨髓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不知道世间有没有灵魂,如果有,就让这明月带去人间的月饼,带去女儿的思念,问候一声在天堂的父母亲:“亲爱的爸爸妈妈,您们好吗?女儿好想您们啊”!
王泽群 笔名王姐,湖北钟祥人,荆门市作家协会会员。是一个年过花甲、喜欢上网、看书、写作、摄影、交友的潮老太。退休后有了充足的时间放松自己,乐意把喜怒哀乐或所见所闻整理成心情文字。曾参加过一些征文竞赛,为一些网络写过作品,也曾在一些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散文、诗歌。
任荣荣 国家二级播音员,媒体主播,从事播音主持10多年,钟祥市朗诵协会副秘书长,爱好朗诵。
欢迎投稿
投稿通道:
邮箱 zxslsxh@163.com
投稿要求:
1.音频mp3格式,视频mp4
2.格式作品文档
3.作者简介、照片
4.朗诵者简介、照片
来稿我们会认真审听,择优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