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一个“好”字了得 ——记柴湖镇中干桥村网管员张改

2021-09-10 18:05   柴湖镇网格办

  

  张改同志是柴湖镇中干桥村的网管员。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她能够处处以身作则,时刻不忘自己的初心。在家庭中是个“好儿媳”的角色,在村内的留守儿童心目中是位“好妈妈”,在群众的心目中是个“好女儿”。她的所作所为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时刻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乐于助人,做群众的贴心人

群众利益无小事。她作为村里的一名网管员,在平时工作中,她总是带着一颗为民的情怀,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张改不仅在家孝顺自己的公婆,还时常关心照顾村里的留守老人。

干桥村十一组69岁的甘陈珍老人,就是她时常照顾的对象之一。甘陈珍的老伴去世多年,两个儿子常年在外务工,仅有一个15岁的孙女在家陪伴。张改在平时的工作中,特别留心这些老人们。考虑到甘陈珍的子女在外务工,老人在家,既要操持家务、还要照顾孙女上学,张改就主动担当起甘陈珍的“女儿”,每天都要到家看望老人,关心她的生活起居,帮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020年夏天,甘陈珍老人的旱厕改为冲水式厕所,粪水清理这个体力活,老人们根本干不了。张改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联系农厕抽污师傅帮忙,对老人家里的厕所进行了抽污。同年11月,甘陈珍老人突然犯了风湿病,痛得不能下地行走,张改赶紧把她带到柴湖卫生院住院治疗,并在医院照顾了一个星期。事后,老人逢人必夸张改:“就像我的闺女一样亲。”



      

 关爱留守儿童,做孩子们的“好妈妈”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也是家庭的希望,孩子的成长必须要有父母的关心和教育。但是,村里有很多父母,为了生活,长期外出务工,致使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平时只能通过微信视频、电话来和父母交流,可这远远不能满足留守儿童心理上情感的空缺。

张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每逢星期天、节假日、寒暑假,她都会组织这些孩子到自己家中,为他们做上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教她们做手工,为他们疏导生活、学习上的压力。

6岁的留守儿童杨常林就是其中一员。2019年,杨常林的妈妈因一场车祸离世,让本该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杨常林变得少言寡语、目光忧郁、心事重重。张改发现孩子的异常后,用她诚挚的爱、真情的语言与杨常林沟通谈心,渐渐地,杨常林敞开心扉,脸上露出了天真的笑容。

2020年12月初,张改帮杨常林报名了困境儿童“梦想空间”学习环境改造活动,长期自闭的杨常林,因初次参加这样大型活动,他既兴奋又紧张。张改搂着他说:“孩子别怕,‘妈妈’在台下等你,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加油!”

活动中,杨常林表现优异,获得了学习桌、温暖包、棉衣、棉袄、围巾、手套、雪地靴、画笔等礼品。下台后,他跑过来对张改说:“阿姨,我太开心了!我长这么大都没见过这么多的玩具和学习用品。”

看到乐开花的孩子,张改的心里倍感欣慰,一个小举动,温暖了孩子,她觉得特别值得。

      





精心照顾家人,做个“好儿媳”

张改是留在娘家成家的姑娘,丈夫是孝感人。在平时的生活中,除了要照顾好自己的父母和小孩,她还时常牵挂着远在孝感的婆家人。每个星期,她都要打电话回去问候老人的生活情况;每个月,都要和丈夫一起到孝感看望老人。她常怀感恩之心,对待两边的父母,都是一碗水端平,从不斤斤计较。遇上逢年过节,她都要把两边老人接在一起相聚,让家的温暖、和谐融为一体。他的丈夫时常说:“这辈子,我最幸福的就是娶了个好老婆。”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道德模范,源远流长。张改,就是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孝老爱亲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像一盏明灯,照亮更多的家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