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若是祸水,我用我的海接纳

2020-11-16 16:29   钟祥市融媒体中心



(朗诵:柳顺涛 主任播音员,地方广播电视资深主播, 钟祥市朗诵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 )


         

本期诵者:柳顺涛


      柳顺涛诵读丨西施砂  

   作者:解智伟   




谁在天上浣纱
洗出苎萝山外万里烟霞
吴侬软语细若风
吹红人面桃花
红颜若是祸水
那就让它顺流而下
我用海接纳


我若是吴王
还是令春风寻花
胸中万千兵马只守心池内三寸蒹葭
英雄的魔咒
无非是他杀与自杀

管它什么十万齐军
还是三千越甲
如今拔剑四顾
不见吴地,也不见越家


我若是范郎
怎会让响屐喑哑
逼送自己心悦的女子
在一场阴谋中出嫁
借庭前的灯草捻一根燃烧的牵挂
心事一如雨檐晴瓦
夜等醉墨涂鸦
江山好描
相思入骨怎么画


我若是西施
不会做庭院闲花
宁守几分水田
看儿孙喜骑秧马
君若出家
我会焚香操琴为君覆身袈裟
君若归来
我会煮酒沏茶
与君共话陌上桑麻


谁嫣然一笑
盈盈眼波里众荷喧哗
倾城、倾国
笑倾天下
谁把心中的朱砂写进戏文里
让生命在唱词里活得真真假假

牧童遥指红尘深处
一壶儿女情话
醉了鱼沉雁落的天涯






柳顺涛老师一咏三叹,醉了鱼沉雁落的天涯

诵评/张传鹏


妾自吴宫还越国,素衣千载无人识。
        当时心比金石坚,今日为君坚不得。

智伟的《西施砂》借用春秋战国时的经典故事,托物言志、直抒胸臆,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勾勒出一位苎萝美女的情操和命运,映衬出国殇与情殇碰撞出的意境和悬念,足以让读者尽情去自由的想象。

诗是什么,我们常因角度及视觉差异,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宛如看到一滴露珠的坠落,有人想到水母的晶莹剔透,有人想到水银的随物赋形,有人想到生命的瞬间绽放…诗人智伟想到的是《良心的重量》。
 
朗诵是什么?朗诵是诵者发自内心的真诚呼唤,是灵魂在声音摆渡中的救赎。诵读不仅有声音的华美,还应有热血的奔涌。声音勿需为谁代言,诵读应是用声音达成与一个文字世界的和解。

如何读诗?不少诵者跌倒在诗歌殿堂的石阶上,让听者只知拙劣,失却美感。然而,有情感的声音,在朗诵美学的十字架前都可以得到宽恕和赦免。同时,好的诵读,可以成就一首诗。

恰好,柳顺涛老师的诵读成就了解诗《西施砂》,静水深流的语言姿态让作品更有深度,声音的张力更有效地拓展了诗意的空间。

《西施砂》掬水弄月,洗濯的是世间污秽;沉鱼落雁,撩拨的是家国情仇。古今多少炎凉事,舌味西施话春秋。

一粒朱砂在诗人的揉捏中"让生命在唱词里活得真真假假"。"是红袖添香,还是相思入骨,已不足为道,且记"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湖水清晰,江山如何描绘,只是多情常被无情伤。诗人意在斩绝祸水,远离政治的谋杀或自杀,还原一位民女的情愫和愿望:"煮酒沏茶,与君共话陌上桑麻"。

柳顺涛老师显然领悟了《西施砂》中潜藏的诗外音,其选配的江南絲竹之乐,烘托出吴侬软语的风情,让听众在有声语言的表达中,收到与阅读之外的画面感和艺术的享受。

诗既可言志,诵亦可缘情。朗诵者的内力和学养决定其攀援艺术峰峦时的高度。诗与诵的融通,再次在诗人和读者之间筑起大海与陆地间的栈桥,风光旖旎之中让人一咏三叹,"醉了鱼沉雁落的天涯"。


涛声依旧 | 柳顺涛老师用声音喊出了入骨的相思

诵评/ 肖义华



随着流淌的音乐响起,一个标准的低沉而浑厚的男子的声音,走进聆听者,一个“谁”字,开始了夜读《西施砂》,好似在静谧纯净的夜空下,好声音将西施的故事再次演绎,

柳顺涛老师开篇一声问天寻道的"浣纱…烟霞"敞露出心中的困惑。百川归聚的一个"海"字,深澈见底,坠落下多少人间残花的哀怨,沧笙踏歌,沉浮着几多龙楼凤阁的朱砂。那一句设问中的"真真假假"薰染上或明或暗的色彩,轻重音之间留下正义的法码。再听,你仿佛听到范郎在"管它什么十万齐军,还是三千越甲…的怒吼中令"春风寻花”,于百无聊赖中的悔恨和愧疚。诵读中个别字词的断断续续,视作内心的哽噎,于抑扬顿挫中倾注滿腹的愁绪。

跟随着诗人深沉的文字和诵者醉心的声音,仿佛看到了柔美的西施,在文字的层层递进中,在好声音二次创作的灵感中,我们的情感与诗人和诵者慢慢融合,慢慢交织,撩拨起国人胸臆间的家国情仇,深深感叹江山好描,相思入骨怎么画?

柳顺涛老师用声音喊出了入骨的相思 ,让一个动人的历史故事走进了广大听众的心里。他富有感染力的嗓音温雅磁性、自信大方;他那炉火纯青的诵读技巧,吐字清晰,语速正当其时,感情丰富、引人入胜,他丰厚的文学修养,准确把握了作品内涵与格调,感情丰富、引人入胜,一首《西施砂》在柳顺涛老师的声涛里,恣意婆娑,百媚幻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