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丰乐镇白佛台村、现年97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孔祥英老人,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关怀与帮助下,不但享受了健康扶贫“985”等政策,还搬进了新建的安居房,安装了自来水,新建了厕所,顺利实现了脱贫,日子越过越红火。
孔祥英老人,1923年2月27日出生在丰乐镇一个贫苦的农民之家,一生勤勤恳恳,先后养育了4个儿女。最大的女儿今年57岁,最小的儿子也50岁了。2011年,孔祥英的老伴去世后,她以顽强的毅力,振作精神料理老伴的后事。后来,儿媳因脑瘤开刀三次,最终不治身亡,给家庭留下了较重的经济负担。白发人送黑发人,本是最痛苦的事,但孔祥英老人还是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挫折与磨难。
如今,这位跨越了将近一个世纪风风雨雨的老人,仍然耳聪目明,虽然独自一人生活,但基本能够自理,她从不悲观消极,对生活总是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2014年,孔祥英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也是村里年龄最大的贫困户。老人以前的老房子年久失修,墙体开裂,一遇到下雨天就漏水。为此,镇村扶贫包联干部多次到她家做思想工作,劝她进行房屋改造。但孔祥英不愿意麻烦政府,认为这些年自己获得的已经够多了,既享受了健康扶贫等政策,家里还安装了自来水,新建了厕所,生活已经很满足了。
经过反复做工作,老人家终于同意了。2018年,白佛台村为她申报了D级危房改造。2019年刚刚搬进新房的孔祥英,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帮扶干部李圣冬,老人高兴地说:“还是共产党好,我这都过90岁的人啦,政府又花钱给我盖了新房,这日子真是过得越来越有盼头!”
孔祥英老人为人勤劳老实,她总是对帮扶干部说,成为贫困户,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咱们普通老百姓更应该自力更生,不能在家“等靠要”,别人给的,始终没有自己劳动得来的心里踏实。
老人的几个子女都不富裕,她基本上从不找儿女要赡养费,还经常给经济状况较差的儿子给与生活帮助。为了自力更生,孔祥英老人还开垦了八分小菜园,种点时令蔬菜、瓜果和芝麻等作物,基本上不用买菜和买油,吃不完的就拿到市场上卖钱。年近百岁的老人,还自强不息种了一亩五分地,每年收入1000多元。加上每个月领取养老金243元,一年可以存5000元左右,超过了国家扶贫标准,顺利实现了脱贫。
一辈子清贫的生活,让孔祥英老人养成了规律的生活习惯。几十年来,她一直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一日三餐,定时定量,粗细搭配,饮食清淡。老人家身体硬朗,精力充沛,日常坚持运动,每天都要走上几里路上街赶集,或者去田里干农活。
她常说,以前日子苦,如今就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了,好日子还在后头,自己更要好好保养身体。孔祥英老人心里一直有个愿望,希望等到新中国成立80周年时,让子孙带自己去北京天安门看看。
通讯员:王凯 吴晴月
制作:孙中华
审核:李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