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荆门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成员、工会主席王文国和儿子王瀚骋,一起来到柴湖镇田坑村驻队。他们既是父子,亦是“战友”,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同心协力抒写了一曲勇于奉献的扶贫赞歌。
5年前,王文国做完心脏病支架手术没多久,就接到了组织任命他为田坑村“第一书记”的通知。在同一个系统工作的儿子王瀚骋因为担心他的身体,主动向单位提出申请参加扶贫工作队。王文国就这样一手拧着药箱,一手拉着儿子来到了田坑村。
初来乍到,从何做起,是摆在王文国面前的第一道难题,王文国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工作队来到村里,要想树立好的形象,必须先定好规矩,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老百姓的信任,才能开展好工作。因此,他首先制定了“三个务必”和“八项注意”等相关规章制度,规范扶贫干部的一言一行。
村民田新学两个孩子读书,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但因为家中有大型收割机,按照政策村里没有将他纳入贫困户,田新学经常为此来村里反映情况,甚至吵闹。为进一步摸清情况,王文国父子多次上门走访,得知他家的收割机是租用的,便重新对其进行了评议,并纳入了贫困户。不仅如此,王文国还通过易地搬迁政策,帮助他把家搬到了柴湖新城。
搬进新家后,田新学逢人便说:“王队长对老百姓真是没得说,要不是他,我哪有现在的好日子?现在住进电梯房,真的很方便,要不然孩子回来都没地方住。”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精准脱贫的必由之路。为了让贫困户真脱贫、稳脱贫、长效脱贫,王文国父子还积极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
去年年初,王文国偶然听说,在柴湖镇前营村有一家生产浮雕、草坪栅栏等建筑装饰产品的张氏建材有限公司,生产操作比较简单,劳动强度也不高,产品销路很好。王文国觉得这个项目非常适合在田坑村发展,经过多次上门协商,最终在田坑村建起就业帮扶车间。去年张氏建材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到了50万元,带动了贫困户增收。
工作队还帮扶田坑村建起了银杏种植基地,随着产业不断壮大,村民荷包越来越鼓,村庄环境越变越美,王文国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王文国说:“28年前,我就是全荆门市第一个国家干部下基层当支部书记,参加扶贫工作这些年,感受最深的是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当成自己的事来干,只要有这个信念,就没有做不好的事。”
记者:王琛 何志琛
制作:孙中华
审核:袁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