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武汉启动空前的防控措施。1月23日,离汉通道关闭;2月16日,湖北省全面加强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域内交通管控,减少机动车出行。
既要严格阻断人流和传染源,又要高效保障医疗救治和群众生活,一个多月来,一个近千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日常生活是如何有效保障的?病患救治是如何组织实施的?
这个谜题的答案,可从武汉夜间的灯光中窥见一斑。
卫星图片清晰地展现了这个城市顽强而旺盛的生命力:电力等能源供应有效保障、市内路网通宵运行、机场车站物资高效转运、各大医院灯火通明……
3月1日,卫星拍摄到的武汉局部区域夜光图
黑夜中的光亮,从纷杂的社会生活图景中跳跃出来,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武汉:
除了江汉区、硚口区、江岸区等核心城区的灯光一定程度变暗外,天河机场、武汉火车站、汉口火车站、武昌火车站等城市交通枢纽站依旧灯光闪耀,连接武汉三镇的交通路网散发的路灯光串起了这座城市的运行脉络,10天建成的火神山灯光由一片暗变成一片亮。
夜光对比图显示,离汉通道关闭前后,武汉并没有沉寂(夜光数据: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
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交通枢纽站是一座城市转运物资的中转地。分析卫星数据得出的武汉交通枢纽夜光指数显示,疫情期间,武汉天河机场灯光未见明显波动,机场一直处于运行状态。
武汉天河机场卫星灯光合成效果图
工作人员在武汉天河机场搬运医疗物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在离汉通道关闭初期,汉口火车站、武昌火车站、武汉火车站的夜光指数不断减少。但自2月中旬起,夜光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武汉站运送的医疗物资数量最大。
武汉火车站卫星灯光合成效果图
以2月17日为例,当天有22趟火车到站武汉火车站,运来北京、河南、江苏、广东、福建、湖南、山东等省市和解放军的605名医护人员、2588箱医疗物资。一直到22时,经过铁路工作人员的一双双手,这批医疗物资被接力送往多家医院,成为医护人员与病毒进行抗击的盔甲。
截至3月5日,累计调度到湖北省的防护服达530多万件,N95口罩近千万只,调入医疗救治设备38类6.5万台(套),其中呼吸治疗类设备2.2万台(套)。
工作人员在武汉火车站搬运医疗物资(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供图)
二
自2月起,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及多个方舱医院相继点亮灯光,多家定点医院灯火通明。灯光信号即时被卫星捕捉到。据火神山医院夜光遥感影像分析数据,随着火神山医院的开建,火神山医院的夜光强度持续由弱变强,映射出这座城市救治力量的增强。
1月29日,卫星拍摄到的火神山医院夜间灯光。(卫星数据: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吉林一号”卫星星座)
10天10夜,7000多名工人,800多台挖掘机,24小时昼夜不停施工,一座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医院从无到有,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彰显中国速度。
1月30日晚,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截至3月5日,武汉改造和新建了86家定点医院、16家方舱医院,完成6万多张床位,满足了不同时段患者救治床位的需求。如果以一个医院1000张床计算,这意味着一个月内在武汉建设完成相当于60家三级医院的病床数!
三
连接武汉三镇的多座长江大桥,是这座城市流通的经脉。疫情期间,闪耀着辉煌灯火的长江大桥上奔波着来往的车辆,满足了许多患者的医疗需求,为武汉市民配送着居家的必备物资。
武汉多座长江大桥卫星灯光合成效果图
“我守护的‘武汉加油’,不仅是灯光更是希望。”26岁的温瑞是中国铁建中铁十五局电气化公司的灯光调试员,独自在武汉长江二桥值守30余天,每晚要点亮桥上“武汉加油”的灯光。
温瑞在武汉长江二桥工作
“武汉加油”四个字闪耀的灯光映在江面上,和其余长江大桥的灯光汇在一起,展现着江城的坚韧。
武汉长江大桥亮起“武汉加油”四个字
长江两岸密织的路网,发出点点灯光,折射出这座城市夜间运行的活力。
人要生活、城市要管控、病人要救治,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武汉之夜,外卖小哥、警察、社区工作人员等穿梭在三镇街头。“我们不睡觉,这座城市就会多一点希望。”有人这么说。
截至3月8日,武汉市累计无疫情小区3021个,占全市小区总数的42.5%;无疫情社区135个,占比9.6%;无疫情村(大队)1350个,占比69.5%。这意味着疫情扩散的范围越来越小,更多社区成为“安全岛”。
在深夜工作的外卖小哥
点点星光,汇聚起来,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武汉顽强的城市生命力。
武汉的灯光会越来越亮,武汉的夜色还将更美!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