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今天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药物研发和科研攻关最新进展情况。一起来看——
目前开展的科研工作有哪些进展?
在五大主攻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在病毒病原和流行病学方面——初步排除新冠肺炎的来源与已知家禽家畜的关系,提出蝙蝠是最有可能携带新冠病毒的源头。
在动物模型方面——已经成功构建新冠肺炎感染的小鼠、猴子等动物模型,为开展药物和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提供了基础条件。
在检测诊断方面——在已有七个诊断检测试剂获批上市的基础上,正在加快推进现场快速检测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在药物研发和临床救治方面——有些药品筛选和治疗方案已取得积极进展,正在推进临床试验,部分临床救治建议已经纳入诊疗方案。
在疫苗研发方面——并行开展了灭活疫苗、核酸疫苗、重组疫苗等多条技术路线的研发。
有多少种药物正在临床试验?疗效如何?
我们组织全国优秀的科研团队,利用计算机模拟筛选、体外酶活性测试等方法对七万多个药品或化合物进行筛选,遴选出五千个可能有效的候选药物,在普通冠状病毒感染的细胞水平上进行初筛,之后选定了100个左右的药物在体内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的活性实验。在多轮筛选的基础上,科研攻关组聚焦到少数几个药品,磷酸氯喹、伦地西韦、法匹拉韦等一批药物。先后开展临床试验,目前部分药物已经初步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下一步我们将依据药物临床试验结果及时将这些成果推荐给临床救治一线。
疫苗研发进展如何?
由于新冠病毒是一个新病原体,疫苗研发难度比较大、周期比较长。为确保尽早研发成功,在科研攻关应急项目中我们并行安排了多条技术路线,包括灭活疫苗、m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等并行推进,切实保障成功率。同时在联防联控机制下,积极协调多个部门给予疫苗研发团队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使研发工作进度更加紧凑、更加高效。当前部分疫苗品种已经进入动物试验阶段。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疫苗作为一种应用于健康人的特殊产品,对其安全性的要求是第一位的,疫苗研发必须遵循科学规律以及严格的管理规范,需要给科研人员一定的时间来开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产品。
病毒天然宿主找到了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检测了585份华南海鲜市场及武汉多家生鲜市场环境标本及动物标本,其中33份新冠病毒阳性,其中31份来自经营野生动物的西区,通过这样集中的数据提示此次疫情可能与野生动物交易有关。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的团队检测了4800余份近年来收集的猪、禽、犬、猫等动物样品,均为阴性,通过这样的结果可以初步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来源于家禽家畜。
这之前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通过对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的比对,也显示出蝙蝠最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天然宿主。
华南农业大学团队的研究提出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之一。对此,我们正组织有关科研团队进行论证,对新冠病毒从穿山甲到人的传播,这方面也在进一步加紧相关研究。一旦取得新的进展将及时和大家进行交流。
重症患者治疗有没有新技术新方案?治愈患者恢复期血浆能用于治疗吗?
科研攻关组组织了针对重症治疗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研究,从目前来看部分产品和技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一是采集治愈患者恢复期血浆,用于重症患者治疗。处于恢复期患者的血浆中存在大量的保护性抗体,可以用于对重症患者的治疗。截至目前,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等多家医院共对11位重症患者进行了治疗,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各项检测指标全面向好,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二是开展干细胞技术在重症救治方面的临床研究。干细胞治疗能够抑制免疫系统过度激活,通过改善微环境促进内源性修复,可抑制肺部急性炎症进展,缓解呼吸窘迫症状。经过严格的临床前安全性、有效性评价,以及严格的质量检定,干细胞产品在遵照当前干细胞临床应用规范和药品临床试验规定的前提下对若干重症患者进行了治疗,也初步显示安全有效。
来源: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