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武汉封闭出城通道15天,8万医护人员持续奋战在抗疫一线。
一套分级分层的防护体系,正在形成,日渐有序:从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分诊的64家发热门诊,再到收治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及轻症患者的集中隔离点和“方舱医院”,直到誓将病死率降下来的集中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
社区及发热门诊: 锁定传染源分类救治
第一道防线从基层铺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守住家口门,实施分级诊疗、网格化管理。相关部门表示,武汉要坚决落实社区分级诊疗,尽快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必要设备,确保发热患者在社区就能进行肺部CT检查。
分布在64家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分诊把关,尽快将疑似发热患者锁定后,分类施策。疫情发生后,武汉市已经先后公布了64家发热门诊,方便各区筛查发热病人进行隔离治疗。筛查出的发热病人,进一步确诊,依据不同类型送往集中隔离点或“方舱医院”及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
发热门诊医护人员不惧风险,简化流程。最大限度减少发热门诊就诊人数,避免交叉感染。
集中隔离点: 阻断疑似病情的扩散
第二道防线布控集中隔离点,阻断疑似病情的扩散。随着疫情进展,武汉相继征用民营医院、酒店、党校、学校等场所作为区集中隔离点。截至2月4日24时,武汉共有132个区集中隔离点,床位12571张。
目前,无法明确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能的发热患者、已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等各类人员在集中隔离点集中隔离、治疗观察。
无法明确排除新型肺炎可能的发热患者,与疑似患者分开隔离,防止交叉感染。隔离病情,不隔离爱,这里配备了医疗人员、医护人员和工作力量,提供必要的医疗和生活保障。
下一步,武汉各区还将进一步筹措更多的学校、酒店、体育中心作为集中隔离的场所。
武汉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疑似病人集中隔离治疗后,医院和疾控部门会采集病人样本,就近送到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机构。目前全市有40家病毒检测机构能够展开检测工作,包括黄陂、蔡甸、江夏等远城区都有检测机构。全市日均检测能力达到4000—6000份。
“方舱医院”: 主攻轻症患者
第三道防线,一夜速成的“方舱医院”主攻轻症患者。如果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及其他定点医院是疫情防控ICU病房,那么“方舱医院”就是普通病房,大大提高了收治普通患者的效率。
3日晚,武汉连夜对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武汉客厅、洪山体育馆消毒和施工,将其改造成三所“方舱医院”,大约3400张床位。2月5日晚,逐步投入使用,来自20个省份的大型三级综合医院的2000名医护人员陆续抵达武汉,作为“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
这种“方舱医院”,其实是解放军野战机动医疗系统的一种,在各种应急救治中也有广泛使用,主要特点是多快好省:就地取材,改造简易,施工快,床位多。
其后,武汉市将在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武汉体育中心、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等地再建“方舱医院”。据悉,全市还将建设13家“方舱医院”,初步统计增加床位上万张。
定点医院: 危重症患者生死争夺战
第四道防线定点医院,抢救重症、危重症患者和疑似危重症患者,把最重的病人从死神手里夺回来。
2月2日晚,市卫健委征用27家医疗机构作为第四批、第五批定点医院。加上之前公布的定点医疗机构共25家,以及新建火神山医院和即将竣工的雷神山医院,全市共有54家定点医院。
这些医院收治病人各司其职,各有重点,其中金银潭医院、火神山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院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武汉协和医院西院等,集中收治危重症病人。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利用移动心肺仪(ECMO)成功救治了一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这种移动心肺仪可代表急救水平的最高“神器”,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中“重症中的危重症患者”。
2月5日,华中科大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将再扩充建设550张床位,扩建后该院区床位总数为1100张,全部用于收治转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重症患者。
同济医院负责人介绍,同济医院将与援助武汉抗击疫情的国家医疗队一同在治疗流程、病情评估、治疗方法、防护措施等方面形成统一标准,力争降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