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科普知识(11) 解密疫情期间的心理危机

2020-02-04 13:08  

近期,网络被铺天盖地的疫情新闻占据,对于知情与否带来的愤怒与反思,医护人员的英勇行为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激动,类似“我只能说这么多了”的秘密聊天记录截图带来的紧张焦虑等等,激起我们各种情绪和感受……



疫情面前,您慌了吗?



在各种各样的信息面前,我们很容易被惧焦虑烦躁无助、悲伤愤怒等情绪裹挟,在情绪的带动下进入慌乱的自动化反应,很容易失去自己的信念,而也容易失去基本的判断力,甚至出现失眠、食欲波动、甚至药物滥用等情况。


在这个特殊时期,为什么一定要做好心理调适?


新型肺炎病毒,目前还没出现特效药可以治愈,也没有疫苗可以阻断。自身有基础疾病的本来身体素质就差的人,是感染和致死的高危人群。这就意味着,如果暴露在一个有病毒的环境中,唯一能保护我们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免疫力。而提升免疫力,离不开心理状态的健康和平稳。


明明是心理压力,为什么会出现身体问题呢?


心理和身体,其实是相互影响的,身体会如实表达我们的情绪状态。在不同的情绪中,人体的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皮肤、血液、内分泌、肌紧张等一系列生理功能都可发生明显改变。

心理感受能够被看见和表达,如果心理失衡,就会进一步影响我们的脑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睡眠质量……让我们的免疫力下降,更容易被病毒侵袭。




“一看新闻心里就紧张,总觉得自己也难以幸免,甚至还看到新闻上的症状也觉得自己嗓子疼、胸闷等。”

以上这些反应是典型的焦虑体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焦虑源自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无法把控感,当这些压力得不到缓解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会出现一些异常的表现。心理上的压力越大,生理上的反应就越强烈。



为什么有人很焦虑紧张,有的人就很淡定呢?

四大影响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

天生敏锐的人更容易焦虑。

社会、文化因素

人生经历不同,对事件的反应不同。

心理因素

对自我要求高、拘谨,容易受暗示、容易恐慌。

生活应激事件

离婚、丧失亲人、灾难...等应激事件会带来心理冲击,这种冲击会进一步引发身体的不适。

学会察觉自己,认识当下,才有能力转化内在的情绪,这也是缓解不良情绪的开始。那当不良情绪来袭,我们具体又该怎么做呢?

请关注下篇科普——《疫情期间如何与内心的“恐慌”和谐相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