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制作 王茜)
1月28日,大年初四
带着初心和使命
带着草原人民对湖北人民的牵挂
由139名医护人员及2名领队组成的
内蒙古援助荆门医疗救护队
千里迢迢奔赴
湖北荆门
这是抵达荆门的首支“国家医疗救护队”。
放下行装,他们很快融入荆门市各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和当地的医疗工作者一同打响对抗疫魔的战斗,演绎了“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的人间大爱。
这支内蒙古援助荆门医疗队医护人员分别来自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赤峰4个城市的13家医院,主要由各医院呼吸、急诊、血液内科、重症感染等科室的主力医护人员组成。抵荆后,他们随即被分成5个小组,奔赴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钟祥市人民医院、京山市人民医院、沙洋县人民医院和屈家岭管理区五三医院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与当地医疗工作者一起投入到疫病防治工作中。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的20名医护人员被分配在位于中心城区的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这20名医护人员都是各自所在医院的医护主力。
此次援助,他们均被分配在感染病区,每天与患者“零距离接触”,参与重症疑难病例讨论、给出治疗方案、协助制定出院标准,进行体温、血压测量、输液、血滤、上呼吸机、护送医疗物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密不透气的防护口罩,一个班次下来,衣服湿透,浑身瘫软。
虽然看不清你的样子
但是记得你的名字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这支援助队伍中有几位90后,最小的人员只有24岁,在家长眼中她们还只是孩子,却已肩扛责任,从不叫苦叫累。
来自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张卿被分配在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参与援助工作。
56岁的她是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博士、教授,也是援助队员里年龄最大的一位。早在一周前,她已和此次同行的医院另19名医护人员向党组织递上申请,主动请缨加入抗击疫情第一线。
毕业于湖南湘雅医学院的她和荆门有过多次接触,“有很深的感情”,得知医院要派出专家援助荆门,她不假思索便答应下来,临行前才将此事电话通知家人。丈夫得知后坚决反对,“主要担心我年纪大了,抵制不住病毒的侵袭,同时家里的情况也很特殊。”张卿告诉记者,自己上有80岁的老母,而姐姐因脑梗偏瘫在床,都需要照顾,为了怕老人家担心,家人至今没有告诉老人实情。
因为疫情的阻隔,张卿一家今年与远在北京的儿媳未能团聚,大年初一,同样学医的儿媳从千里之外打来电话,拜年的同时叮嘱婆婆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防止感染。“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虽然风险特别大,但有组织的信任、家人的关心,工作虽然累,但我觉得精神上特别满足,相信疫情一定会退去,我们一定能平安返回!”张卿说。
杨飞来自赤峰市医院,是该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副主任医师,1981年出生的他说话认真,一看就是特别真诚、热爱生活的人。
初到沙洋人民医院,便主动要求去重症监护区,有时一待就是12个小时。由于他个子很高,医院的防护服难以有适合他的码号,每次进病房,他只能穿上小一号的防护服,弓腰穿梭于病房,避免身体暴露,每次下来腰酸背痛。
马云飞和杨洁是赤峰市医院血液科的护师,两姐妹同是1989年出生,她们和同行的另外27名医护人员一同被分配到沙洋县人民医院进行医疗援助。
在该院感染区病房,两人除了承担患者的护理工作,还要为医院医护人员培训防控知识,教会无创呼吸机的使用,指导如何更好地消毒杀菌、垃圾管控,协助关心病患者心理疏导等。为节约防护物资,她们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进入感染区,一去就是6个多小时,有时候甚至更长时间,这其中的滋味可想而知。
是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来源/荆门日报(记者 张爱华 通讯员 朱秀晖 张爱平 李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