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教授又被表彰了 锻造了多件制胜深蓝的国之重器

2019-04-22 09:27   钟祥市融媒体中心

经中央军委批准,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大会今天在京举行。大会对10个人民海军70周年突出贡献单位及26名突出贡献个人进行了表彰。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主任马伟明教授。

2017年7月,马伟明获颁“八一勋章”,是获我军最高荣誉的驻汉部队唯一者。当月下旬,记者专程采访了他。

当时,马伟明和往常一样,带领团队奋战在试验现场,不分昼夜地开展某新型装备的研制。马伟明牢记使命,矢志强军,在科技兴军的征程上奋起直追、弯道超越,完成了从“跟跑者”“并行者”到“领跑者”的转变,为我国锻造了一件件制胜深蓝的国之重器。

马伟明(资料图)

要做就做最前沿的

马伟明“抢跑”10年

让中国舰船动力领先世界

2017年7月,长江日报记者专程采访了驻汉部队唯一获“八一勋章”的马伟明教授。

7月下旬,马伟明和往常一样,带领团队奋战在试验现场,不分昼夜地开展某新型装备的研制。马伟明牢记使命,矢志强军,在科技兴军的征程上奋起直追、弯道超越,完成了从“跟跑者”“并行者”到“领跑者”的转变,为我国锻造了一件件制胜深蓝的国之重器。

在洗漱间改造的实验室里

解决了世界性难题

20世纪90年代初,在恩师张盖凡教授的指导下,马伟明带领课题组,用仅有的3.5万元,研制出了两台小型十二相发电机,在洗漱间改造的简陋实验室里开展研究。整整6个春秋、1800多个日日夜夜,实验记录和报告堆满了半间屋子,在对数十万组数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他们终于从根本上解决了“固有振荡”这道世界性难题。

马伟明给团队成员及学生授课(资料图)

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受此鼓舞,马伟明带领团队马不停蹄,再接再厉,先后研制出世界首台交直流双绕组发电机系统和高速感应发电机系统,全面装备我国现役和在造的新型舰船,牢牢确立了我国在舰船发供电系统领域国际领先的地位。

2001年,41岁的马伟明当选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可谓功成名就。许多人劝他该放松一点了,不要再这样拼命,他却说:“我们这代科研工作者赶上了国家科技创新的好时机。只要稍微歇口气,别人就会跑到我们前面去。如果我现在不拼命,国家选我这个年轻的院士又有什么意义!”

要做就做最前沿的

多项创新成果属国际首创

舰船综合电力系统,是舰船由机械推进向电力推进转变的一次技术革命。10多年前,马伟明的目光就瞄准这一目标。当时,国外的技术路线是中压交流。经过反复研判,马伟明提出了中压直流技术路线,先后3次召集国家顶尖专家研讨,得到的几乎是一片否定声:“英美等发达国家都没有选择这条路线。凭我国现有的条件,这条路肯定是走不通的。”

“要做就做最前沿的!为什么非要等外国人做成了,我们才开始跟着做?”面对质疑,马伟明经过深入分析,毅然决定坚持往前走。10年攻关,10年艰辛。不服输的马伟明,硬是把这一世界公认的核心重大技术难题成功解决了。世界同行这才反应过来,明确宣布:转向,搞中压直流系统。而马伟明此时已在这个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实现了我国舰船动力的跨越发展。

在研究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的同时,马伟明又瞄准了一项国际科技领域的尖端技术——电磁发射技术,同样又引发了一轮质疑风波:“一个世界级科技大国历时20多年都没有取得成功的科研项目,你还要强攻硬上,是不是疯了?”

马伟明认定,中国需要这项技术,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一定要坚持下去。

8年之后,包括40位两院院士在内的100多位专家来参加科技成果鉴定会。面对马伟明的创新壮举,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激动不已,泣不成声……

攻克了这项重大技术的基础理论难关,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近几年,马伟明带领团队在该技术领域取得全面突破,创新成果再次进入“井喷期”,多型装备和技术属国际首创,全面推进我国传统武器装备向电气化变革。

凭借在舰船电气领域的成熟技术,马伟明带领团队大胆探索军民融合之路,国产2兆瓦级永磁直驱风力发电变流器样机顺利出厂。这一成果亮相后,进口风电变流器价格在国内市场出现断崖式下跌!

放眼万里海疆,马伟明带领科研团队留下一连串闪光足迹。他们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全部应用或转化为装备,实实在在提高了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培养出400多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先后获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军队颁发的科技创新群体奖、全军人才建设先进单位,被海军授予“创新强军马伟明模范团队”荣誉称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2次荣立集体一等功。

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 董晓勋  李玉莹 特约记者 熊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