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市大柴湖是全国最大移民集中安置区,是湖北省最年轻的经济开发区。50 年前,4.9 万河南淅川人民为了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水库建设,移民到这片土地重建家园,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叫“大柴湖”,现有人口11万。特殊的安置模式,浓郁的移民文化,这里被称为“湖北小河南”。2月8日,腊月二十三,我们走进了大柴湖。
大柴湖的集市灯笼高挂,人流如梭,一派热闹景象。一位柴湖大妈告诉我们,现在不是以往,鸡鸭鱼肉不稀罕,荤素搭配,素菜当家,白菜萝卜味道长,过年少不了。几乎天天像过年,想吃啥买啥。
在一家商店,我们见到了文化站老站长全淅林。他手提一大袋鞭炮,我们感到很惊讶。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喜事,他告诉我们说是为过年准备的,原来柴湖移民与当地老居民不同,老居民小年过腊月二十四,柴湖移民过的是腊月二十三。今天晚饭敬灶王爷就要放鞭了。
全老今年68岁。当年与母亲一起搬迁大柴湖的时候只有18岁,如今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媳,4个孙子,是个大家庭。大儿子一家在山东生活,长孙在日本留学。老三夫妻二人过去在外地打工,近几年柴湖的开发建设发展快,二人返乡回家开了一家广告公司,靠手艺吃饭。老二夫妻两人,一个在学校上班,一个在镇卫生院做医生。
大柴湖移民是丹江口水库移民的缩影,为国家建设付出了巨大奉献和牺牲。这方土地珍藏着11万人民的昨天,承载着11万人民的今天和未来。50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无时无刻不在关怀着柴湖的建设和发展。特别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多次到柴湖召开扶贫开发现场会,建立省级经济开发区,柴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2017年,大柴湖实现公共预算收入5500万元,是2013年的24倍;招商引资到资 7.56亿元,是2013年的3.7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040元提高到1.3万元,在2013年基础上翻了一番。
曹寨村一组村民沈全英说:“过去家里靠8分田生活,怎么也好不起来,只好出门去打工。现在家里土地流转了,柴湖有了工厂,家门口就可以打工,一个月收入3000多元,实现了白天上班去挣钱,晚上回家能团圆,包吃包住有保险,月薪不低三千元梦想。我很满意!”
鞭炮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迎新年。全淅林正在挥笔写春联。上联是:翻天覆地谱新章;下联是:只争朝夕向未来!横批是:明天更好!
明天更好,是柴湖人的期盼,也是我们送给柴湖人的祝福,大柴湖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编辑:孙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