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湖光电产业城鸟瞰。
农青园艺在大柴湖建成全国最大的联动温室花卉生产基地。(云图航拍 陈勇 赵融 摄)
王明娥(右)、王明玲(左)姐妹俩在柴湖农青园艺整理花卉。
纽维光电科技公司生产线上,员工们在检测手机。
正在建设中的柴湖移民生态新城。
王丽载着儿子一同上班。
当年移民居住的“兵营式”排子房。
50年前,4.9万河南淅川人举家迁往钟祥市大柴湖,面对的是一片芦苇丛生的沼泽地。
今天,这里人口过10万,厂房星罗棋布,花卉基地百花争艳,“楚风豫韵”生态新城拔地而起……
大柴湖,正向世人展现出一幅扶贫、脱贫和开发、发展协同共进的壮美画卷。
作为第三代移民的王丽,是第一批落户柴湖的企业招进去的员工。今年春节后,她刚满18岁的儿子也来同厂务工,母子俩月薪加起来有6300多元。更让她满意的是,下班后还有时间料理自家田地。
听说记者来采访,王丽打开了话匣子:“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为支援丹江口水库建设,父辈们辗转迁到了‘苇子窝,三天不割一尺多’的柴湖,生活一直很苦。”
大柴湖因移民建制成镇,是全国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区。因资源匮乏、地势低洼、水质差等原因,贫困面积大,“锅连缸,缸连床,母猪拴在床腿上,鸡窝安在锅灶旁”是当年移民的生活写照。
柴湖冷暖,各界牵挂。省委、省政府把大柴湖开放开发、振兴发展作为省级战略大力推进,八方添柴加火,柴湖水沸腾了。
建新城!易地搬迁化解脱贫难。新城总体规划为“一城五区”,打造移民新家园。目前,生态新城已现雏形,“四纵三横”主干路网、公园水系等配套工程正在施工;五个新农村社区建设如火如荼。
今年春节前,生态新城入住了第一批居民。66岁的移民房书芬和儿子一家搬到120平方米的新居,家里电视、沙发、餐桌、冰箱等家具,都是镇扶贫工作队捐赠的。此前,她的丈夫患肝癌去世,留下一大笔债务,她和一对儿女住在仅40平方米、经常漏雨的土坯房里。
搬得出,还得留得住,培植产业成“一号工程”。大柴湖成省级经济开发区,已建成光电产业园和童装产业园,永源汽车新能源动力电池、纽维光电数码科技等50多家企业纷纷落户;6家花卉企业陆续进驻,百亿产值的“中国花城”呼之欲出。
占地近千亩的农青园艺智能温控大棚里,数十万盆鲜花姹紫嫣红,断山口村王明娥、王明玲姐妹俩正忙着修剪花卉。她们在这里工作三年多了,除了自家土地流转的年收入,每月每人另有2000多元的工资,每人年收入超过2万元。“我们这里的农民以前大多外出打工,一年辛苦下来也没挣到多少钱。现在落户开发区的企业越来越多,工资也不低,下班后一家人还能在一起,连我孩子也说大学毕业后要回柴湖工作。”48岁的王明玲笑容满面,乡音未改。“白天上班能赚钱,晚上回家能团圆,包吃包住有保险,工资不低三千元。”这是现在大柴湖人的生动写照。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大柴湖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11528元。截至今年3月份,大柴湖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4261户减少到1988户。
大柴湖,曾经的蛮荒之地,迎来了繁花似锦的春天。(图/文 记者 张鸿 视界网周勇 简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