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加码成交大幅下滑 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

2017-04-07 08:29   中新网  

3月以来,全国楼市刮起新一轮调控“风暴”。近日,记者走访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部多地楼市发现,各地政府正切实履行楼市调控主体责任,千方百计实现“房价环比不增长”,开发商也开始“割肉让利”,新房降价空间打开,而与之对应的则是,购房者的观望情绪日益浓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60多地加码楼市调控。据中指院数据,在新政作用下,2017年第一季度全国新盘销售率低于去年同期。

地方政府:

限高价、控预售证、降成交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地方住建部门普遍采用限制高价楼盘入市、控制预售证发放节奏等“限价”手段以缩减成交量,并保证新房价格“环比不增长”。

以深圳为例,该市新盘平均去化率为45%,效果明显较差。房价方面,在地方政府的严格调控下,2017年一季度后住宅价格趋稳。从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的13个重点城市新开盘定价来看,2017年开年后,近半的项目价格较上次开盘持平或下跌,29.5%的项目价格与上次开盘持平,18.8%的项目较上次开盘下跌。而在涨价盘中,新房价格仅平均上涨0.6%。

记者近期走访多个城市发现,新房价格结构性分化明显。据中指院数据,高价项目较周边同类楼盘的价格平均涨幅约为8%,而低价项目价格较周边同类楼盘价格跌幅普遍在7%左右。例如,杭州刚需项目“余之城”在3月14日加推,价格较上次开盘均价下跌超过1成。

在上海,自去年10月8日起,新建商品住房销售方案备案实行市、区两级审核,对上市房源定价不合理的,坚决予以调整。高端住宅项目泰禾上海院子、龙湖天璞等拟售均价超过8万元/平方米的楼盘均因报价过高拿不到预售证。“预售证越来越难拿了。为了拿到预售证,不少改善型住宅项目的审批价格相较预期的报价打了8折。”一位开发商告诉记者。

在广州,“天河星作”楼盘销售员告诉记者,目前项目二期400套正向政府申报预售证,均价在3.9万元/平方米左右。“政府对价格控制得比较严,申请预售证也要排队。就算申领预售证,网签也得排队。”

开发商:

缓推盘、适当“割肉”跑量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预售证审批不下来而延期推盘的项目不在少数。“原打算去年底开盘的项目,因为审批的销售价格跟我们的预期差距较大,所以到现在还没推。”一位开发商表示。

在被问及会否因调控从紧而减缓推盘节奏时,旭辉控股总裁林峰坦言:“要看政府控价的幅度了,幅度差异不大的就如期推;如果幅度差异太大,就多跑跑腿、不断地跟政府‘磨嘴皮子’。毕竟,对于大型开发商来说,要保证销售规模,既不能停止拿地,也不能停止售楼。”

记者注意到,目前已取得预售证且顺利开盘的项目基本是在售价方面选择“退让”的。如上海某项目负责人称:“这个项目本来销售单价准备定在每平方米8万元左右的,现在批下来的价格是6万元。政府调控从紧,开发商也要适当‘割肉’啊。”

此外,开发商还采取先推低价刚需盘“走量”的策略,以快速回笼资金。中国指数研究院调查显示,从重点城市推盘项目的产品定位情况来看,2017年第一季度开盘项目以刚需产品为主。62.6%的楼盘主推针对首次置业或首次改善的刚需类产品户型,29.2%的项目主要面向中高端改善型需求。

据房王数据中心统计,3月广州热销楼盘TOP10榜单上,来自黄埔的刚需楼盘——实地常春藤和碧桂园“豪进左岸”分列一、二位。实地常春藤销售超过800套,而“豪进左岸”更是开盘当天即宣售罄。

购房者:

观望情绪愈加浓厚,成交大幅下滑

楼市的规律是“买涨不买跌。”虽然新楼盘的价格已经开始松动,但购房者的观望情绪却日渐浓厚。进入3月份后,多个城市调控密集加码升级,购房者观望情绪有所增加,出手更为谨慎。

据上海中原地产数据显示,3月份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下滑66.5%,为5年来同期最低。

一位正在上海看婚房的刚需购房者表示,由于支付能力受限,因此价格是买房时首要考虑的因素。“目前感觉楼市不太稳定,我想观望一段时间再说。”

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认为,随着加入调控队列的城市越来越多,调控之风愈加猛烈。市场预期调控仍将继续从紧,叠加购房者原本就已非常浓厚的观望情绪,后续新房和二手房市场的量价走势将更加承压。

受访开发商对今年楼市的预判有较高一致性:谨慎乐观。在调控的大背景下,市场成交缩量是大概率事件。不过,记者也注意到,近期多家标杆房企提高了业绩目标:恒大、万科和碧桂园均提出未来3年内实现1万亿元销售目标,融创中国亦将2017年的销售目标确定为2100亿元,较2016年增长35.21%,去年销售650亿元的新城控股也表示将冲击千亿大关。

“现在市场进入了博弈期。房企推盘上仍偏保守。未来是否会出于业绩和资金压力,降价跑量,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易居智库研究总监严跃进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