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集镇位于钟祥襄河西岸,东邻汉江,与洋梓镇、郢中街道办事处隔江相望,南连石牌镇,西接冷水镇,北靠磷矿镇;拥有国土面积12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133公顷,水域333公顷,林地840公顷;下辖26个行政村和文集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4.6万人。镇域有大庙集、王集、文集、陈集、唐港五个中心集镇;镇区有希望路、埠河路、大文路、郢城大道四条街道;镇政府机关驻文集社区,距郢中城区9公里。
文集镇的文化积淀十分深厚,东南有一处江滩,名为“涮马滩”,相传为三国蜀将关羽血战魏军之后休憩洗马的地方。血战之后,关大将军一身血污,人困马乏,伫立在江边。夕阳染红西天的云彩,倒映在呜咽低泣的汉江中,与关大将军涮马的形象共同组合成一幅悲壮的画面,谁知第二天的激战又将如何呢?
据钟祥地方志记载,南宋末年,为抵御蒙元兵南侵,在郢州石城西南岸(今文集境内)修建了一处重要的戍守设施,名叫万胜堡,因与郢城隔江相望,所以也称新郢城,两城之间横铁索,锁战舰,与东岸连成一线,形成屏障。咸淳八年五月,蒙元兵围襄樊,为打通粮援之道,荆湖制置使奉诏移司郢州,将帅悉驻新郢等地河口以守津要。十年九月,元兵大举伐宋。冬十月,元将伯颜率军顺汉江水陆并进,直逼郢州,镇守郢州的都统制张世杰率兵力战御敌。伯颜攻郢不下,改由鹞子山溪流通藤湖出唐港入汉,避开郢州雄兵锋芒。元大军行至鸭子湖时,与正在巡防的副都统制赵文义的二千骑兵相遇,两军展开激战。巡防骑兵寡不敌众,赵文义等500名将士壮烈牺牲。
文集镇过去叫文家集,原有常住居民30余户、300余人,大多姓文,故名文家集。由于文家集与北边的大庙集毗连,当地居民习惯称这一方为文大庙集。土地革命时期,中共湖北省荆、钟、天、京、潜监察员胡孟平在襄西文大庙集西首的余观祠(黄土坡电灌站)主持召开五县农协群众大会,参加大会的有3万余人,会后举行了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文大庙集还是襄西中共钟祥县委机关所在地,1931年9月,贺龙率红三军进攻钟祥,曾派王东平、黄超两人押送步枪200余支到文大庙集,装备地方武装,在红三军支持帮助下成立了钟祥县游击大队。抗日战争时期,文大庙集一带成为新四军北山游击队经常活动的地区。
1949年7月设文集乡,属冷水区。1957年2月,陈集、文集两乡并合为县直属襄西乡。1958年9月,襄西乡并入冷水人民公社,为陈集、文集两个管理区。1975年11月,陈集、文集两管理区合并为陈集人民公社。1981年12月,陈集公社机关驻地迁址文集,易名为文集公社。1987年10月,设立文集镇,经济以种植和建材及农产品加工为主,紧靠镇东边的汉江自北向南畅流,311省道和长荆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钟祥市民政局供稿)
(以上图片或文字未经钟祥市融媒体中心许可,其他媒体或个人不得转载!)
编辑:周霵
审核:林雪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