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镇,位于钟祥市北部,东邻长寿镇,南连洋梓镇,西与胡集、磷矿两镇隔汉江相望,北与宜城市流水镇交界。拥有国土面积16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360公顷,水域面积735公顷,林地2847公顷。下辖40个行政村,丰乐、杨集两个社区居委会,人口7.5万人。镇域有丰乐、潞市、杨集三个中心集镇,镇区有生产街、幸福街、和平街、建设街、三匠街、曹街、彭龙街、广场路、小康路和文卫路十条街道。镇政府机关驻丰乐社区,距郢中城区49公里。
丰乐镇因丰乐河而得名,这里具有悠久的历史。汉属都县地,隋末唐初,其境并入长寿县。《水经注》没有记载丰乐河,宋长寿县七镇中也没有丰乐河之名,只是在长寿县地图中标有地名“汤池”,可见丰乐河之名的出现应该是宋以后的事情。
丰乐河,源出随州娥皇洞,西南流至丰乐镇入汉。《明一统志》卷六十记载:“丰乐河,在府城北一百里,灌田甚广,岁赖以丰。”乾隆六年《钟祥县志》记载认为除了“灌溉民田甚多,岁资以丰”外,还有“汤泉浴之可以治痼疾”,故名丰乐。
明初,安陆卫在丰乐河设戍,驻扎30名军人。明成化十八年,文武奇才王越谪戍安陆州期间,游览城北丰乐河后,留下一首《丰乐河》诗这样写道:“郢北鄢南土脉肥,人家老不识年饥。蹇驴驮醉斜阳外,知是秋成赛社归。”明弘治、正德年间,兴王朱祐杬在丰乐河建庄收租店房三百五十八间半,后增至四百八十五间。从这个时候开始,丰乐河才逐渐繁华起来。嘉靖皇帝进京登基,就是经丰乐河走向北京的。嘉靖八年正月初七日,因礼部侍郎严嵩奏请,增设安陆州丰乐河驿。驿站有船4只,水夫40人,支应库子6人,馆夫2人,铺陈库子2人,马驴30匹头,马驴夫30人。嘉靖十八年朱厚熜南巡至钟祥又先后两次在此驻跸,可见他对这里很有感情,丰乐河也因嘉靖皇帝三次驻跸,一跃成为明代钟祥四大名镇之冠。为了招待嘉靖皇帝,用丰乐河水酿制的糯米酒,甘醇清香。用这种酒汁和面发酵,做出的馒头香甜可口,是供嘉靖皇帝品尝的“斋包”,现在这两样食物流传至今,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
清代丰乐驿继续发挥作用,光绪二十年设立丰乐镇,因为水路交通发达,成为汉江东岸重要的码头,与洋梓、石牌、旧口并称为钟祥四大名镇。(钟祥市民政局供稿)
(以上图片或文字未经钟祥市融媒体中心许可,其他媒体或个人不得转载!)
编辑:周霵
审核:林雪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