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8日至9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在荆门调研时,深入我市多家龙头企业调研,为企业发展把脉问诊、加油鼓劲,充分体现了省委对荆门发展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在荆品油脂、英特利电气、长城汽车荆门分公司、亿纬动力、格林美、晨龙飞机、特飞所等企业一线,详细了解生产经营与创新突破,倾听企业心声,令全市广大企业倍感振奋、倍增信心。
今日起,《荆门日报》推出两期特别报道,专访以上重点企业。报道聚焦企业如何深刻领会精神,抢抓重大机遇,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市场拓展等核心领域,展现其落实产业倍增战略、勇担时代使命的雄心壮志与具体行动。敬请关注。今天推出第一期。
湖北荆品油脂有限公司
“芯”油赋能 示范领航

企业简介
湖北荆品油脂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6月,是荆门市政府国资委下属企业湖北农谷实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占地面积500亩,是一家集高油酸油菜种子培育、基地种植、订单收购、科技研发、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和市场营销于一体的规模化、功能化、集约化、市场化的现代油脂企业。2022年至2024年,累计加工高油酸油菜籽3万余吨,加工产值达5亿元以上;累计在荆门地区推广高油酸油菜种植面积近100万亩,联农带农5万余户,支付高油酸油菜籽加价补贴近4000万元,充分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和农民有效增收。
“未来三年,湖北荆品油脂有限公司将致力于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制订品牌推广计划,多渠道进行‘农谷种业’品牌宣推,以荆门市为核心,逐步向省内其他地区以及江西、湖南等长江流域油菜主栽区拓展,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湖北荆品油脂有限公司董事长龙雨竹表示。
公司将重点推动示范种植基地规模化与标准化建设。预计到2027年,示范种植基地可达3000亩以上,通过现场观摩、技术交流等方式,示范带动高油酸油菜种植面积在荆门市扩大50%以上,辐射鄂州、荆州等周边地区种植面积增加30%以上,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为高油酸菜籽油生产加工提供原料保障。
深度融入“荆门高油酸菜籽油”区域公用品牌营销体系,推动“区域品牌+产品品牌”联动。在持续推动“农谷壹号”“荆喜”等系列产品的基础上,精准锁定目标消费人群,激发消费需求,强化与医疗、教育系统联动,开展精准营销,预计3年内覆盖精准消费群体500万人以上。
推动湖北农谷油菜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和运营,围绕高油酸菜籽油的营养特性,加快研发全年龄段功能性食用油产品。计划到2027年,累计推出普通油脂新产品6个,功能性油脂产品5个,产品品类突破50个。同时,推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制订人才引进计划,积极引进油菜育种、植物保护等专业技术人才。(杨国良 杨雷)
湖北英特利公司
创新引领智能装备制造未来

企业简介
湖北英特利电气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8月,位于湖北省钟祥市经济开发区,占地40亩,是一家集电力电子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经过近8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湖北省企业工业设计中心、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先后被评为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50强,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等。2024年,公司完成产值2.2亿元,税收800万元;预计今年完成产值5亿元,税收1500万元。
“立足现有核心产品线,英特利正以长远视野布局新能源电解水制氢赛道,致力于成为全球氢能装备领域的创新引领者。”湖北英特利公司副总经理黄勇博兴奋地说道,计划三年内实现电解水电源年产能突破5000台、ECS能量管理系统覆盖10GW级氢能项目的供应能力。
公司研发领域将聚焦核心技术瓶颈突破,设立千万元级专项攻关基金。针对电解槽电源大功率化、能量管理系统动态响应速度等“卡脖子”难题,组建研发专班;重点突破低功耗拓扑结构、宽域适应性控制算法等关键技术;联合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院所共建氢能装备联合实验室,开展前沿技术研究,计划三年内实现40项以上核心专利布局。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公司实施“氢能人才金字塔”计划,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与引进体系。顶端引进10名以上海内外新能源领域领军人才,中层培育50名核心技术骨干与管理精英,基层构建200人以上的技能人才梯队,力争三年内建成总人数超500人的专业化团队,为技术突破与产业扩张提供持续智力支撑。
公司还将积极参与国际氢能产业合作与交流,将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推向世界,以硬核科技实力与产业担当,为湖北省 “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贡献英特利力量。(安帮友)
晨龙飞机(荆门)有限公司
推进核心技术国产化及产业发展

企业简介
晨龙飞机(荆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晨龙公司)2017年3月在荆门航空产业园成立,专注于民航23部正常类飞机制造,提供飞机销售、租赁、维修等服务。该公司通用飞机制造基地建设项目是湖北省发改委至今唯一核准批复的CCAR-23部飞机制造项目,具备年产44型天使飞机50架的产能。目前,晨龙公司已在至少8个国家和地区拓展市场。未来随着意向订单落地,覆盖范围或进一步扩大。
“我们将加快推进晨龙飞机核心技术国产化、批量化生产及航空运营业务发展,以‘技术+制造+运营’三轮驱动,建立通航‘金三角’产业生态链,全力打造湖北航空产业新高地。”晨龙飞机(荆门)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定璿表示。
2024年7月2日,晨龙公司取得中国民航局生产许可证,项目进入批产阶段。通过市场推广,晨龙公司已确定的用户订单为10架,意向订单为122架。
发动机及航电系统是飞机的“心脏”和“大脑”,晨龙公司计划通过技术谈判,组建国内研发团队,建设年产400台发动机及航电系统的智能化生产线,并依靠省级高端装备制造专项扶持资金、商务部“国际技术合作绿色通道”等政策支持等,完成350马力航空发动机及综合航电系统项目开发生产,2026年将启动生产线建设及适航审定工作,实现核心技术国产化。同时,启动总装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及数字化仓储中心建设,加强供应链布局和市场推广,优先推动省内“荆门—鄂州花湖”等货运航线、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落地,力争实现2026年年产15—50架飞机产能、2026年底小批量交付、2027年达到规模化交付的目标。
晨龙公司还计划拓展135通用航空运营业务,2026年内组建湖北首支支线货运机队,开通3条短途航线,打造“湖北低空货运”示范案例,争取纳入国家“低空空域改革”试点。(叶玉兵)
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
打造特种飞行器产业创新高地

企业简介
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代号六O五所,简称特飞所)始建于1961年,1968年定点湖北省荆门市,是我国唯一从事水面飞行器、浮空飞行器、通用飞机和创新型航空器研发、制造、试验、试飞的综合性主机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多年来,特飞所矢志不渝地走航空报国、航空强国之路,发扬“自立自强、求实创新”的精神,致力于特种飞行器事业的创新发展,开创了我国特种飞行器研究开发史上多个第一,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500余项,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低空经济蕴藏着巨大市场潜力,在‘两个五年’发展规划的交汇点,特飞所提出‘科研+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实现荆门、武汉‘一所两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特种飞行器新型主机研究所。”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所长许明轩谈及未来发展时表示。
特飞所提出了“研发在武汉、试验生产在荆门”的发展模式,拟充分利用武汉高校集聚的人才优势和各类型科研要素聚集的融合创新发展优势,在武汉设立特飞所研发中心,开展前沿技术创新、关键技术攻关、型号研制、成果孵化等工作,打造特种飞行器科研人才高地;拟充分利用荆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在荆门设立特飞所先进制造、一体化实验室、综合试飞及产业化中心,开展飞行器试制、一体化试验测试和验证、试飞及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广等工作,打造特种飞行器产业创新高地。
特飞所始终坚持强化科技创新、坚持协同发展,研制了低空经济航空装备。“祥云”AS700载人飞艇是首个按照适航规范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载人飞艇,目前累计意向订单已超100套。预计年内完成AS700载人飞艇PC生产许可取证工作。
荆门市政府已将AS700载人飞艇项目纳入“荆门航空产业园”战略规划。该产业园投入使用后,具备年产20余架飞艇的能力。(梅春艳)
来源:荆门九派通融媒体中心(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