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洋梓镇大部区域出现季节性缺水,农田春耕灌溉用水形势严峻。面对旱情,洋梓镇坚持“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冲锋,发动群众齐心抗旱,通过检修水利设施、科学调整结构、积极协调放水等举措,累计疏通沟渠60余公里、检修泵站300余座,为15万亩农田灌溉提供保障,为粮食稳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党建引领聚合力,党员干部战一线。旱情就是命令!镇级由经验丰富的班子成员带队,村级由村党员干部和“老水利”带队,组建35支“党员抗旱突击队”,下沉田间地头,划定责任片区,带头清理沟渠、抢修设备。红石村党支部书记李海亮带领党员群众连续奋战半个月,检修村电灌站4处,疏通淤塞沟渠10余公里,保障了7000余亩农田的灌溉。同时,因为红石村地处海拔较高区域,导致水压较低,该村以小组为单位组建了以党员为核心的“送水志愿队”,为用水困难群众送水,实现了抗旱保灌与民生保障“双线并进”。
未旱先动修设施,主动作为解民忧。为破解水源紧缺难题,洋梓镇一方面对水库、水闸、泵站等关键节点开展应急检修;另一方面,组织村民自筹资金,新建抗旱机井保障灌溉。盐岗村组织村民“一事一议”协商决定资金自筹,新建机井10余口,启动泵站5个,从商家湖、林家湖抽水灌溉,聘请挖机作业60余小时,清淤疏浚沟渠3500余米,解决了4800余亩的农田灌溉问题。
科学调度增效率,结构调整保实效。“每一滴水都要用在刀刃上!”洋梓镇水利工作组李可祥介绍,全镇建立旱情动态监测机制,通过实地勘探、无人机巡查精准分析调配水源,积极协调温峡、黄坡水库开闸放水3次。针对当前小麦、油菜焦灼旱情,采取“分级调水”模式,发动群众应保尽保,能浇就浇,再存水保障清明时节育秧用水。通过“会议动员+入户走访”双线发力,建议水源无保障的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并结合该镇实际,发布技术指南,构建“专家包片+网格指导”服务体系,举办田间课堂60余场,覆盖农户5000余户,确保农户种得下、保得住,实现“开源”与“节流”双管齐下。
从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到群众齐心挖井引水;从“老水利”日夜奋战,到“田秀才”推广节水妙招……在这场抗旱攻坚战中,洋梓镇以“不等不靠”的主动精神,书写了干群同心保粮安的生动答卷。洋梓镇表示,将总结经验,完善水利设施管护机制,积极协调水库放水,推动防灾减灾能力再升级,为乡村全面振兴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以上图片或文字未经钟祥市融媒体中心许可,其他媒体或个人不得转载!)
编辑:周霵
审核:林雪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