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楚大地,文脉流淌。湖北日报客户端开设“AI绘珍宝”栏目,面向全省100多家县(市、区)融媒体中心,进行内容共创和联合报道,带领网友在文博珍宝中感受荆楚文化的魅力。
在各类美食博主的视频里
我们经常见过
现代的炒锅、平底锅、雪平锅、炖锅等
花样十足的炊具
在古代,古人又是用什么煮饭、盛饭的呢?
很多小伙伴最熟悉的应该是“鼎”
“钟鸣鼎食”是古代贵族生活的一个标志
鼎也被作为统治权力和等级的一种标志器物
据考证,鼎一般用作盛肉食
那古人盛放饭食的器皿又是什么呢?
在随州市博物馆
摆放着一件球状的馆藏文物
菱形勾连云纹敦(duì)
(随州市博物馆供图)
据称“敦”就是古代用于专门盛饭的食器

这只战国菱形勾连云纹铜敦
通高28.0厘米,口径20.5厘米
跟家用电饭煲差不多
青铜敦在春秋战国时期非常流行
为古代王侯贵族专享的青铜器
既作为食器,也作为礼器
在祭祀和宴会时
人们会将黍、稻、梁等作物盛放在青铜敦里
青铜敦底部可加热
盖子揭开后
可以翻过来盛放食物
如同碗一般
敦在古代通常与盛肉食的鼎配套使用

这只菱形勾连云纹敦看起来“呆萌”
凑近一看,精湛的工艺令人咋舌
器身和盖子上各有三个扁状透空兽形
足和口部各有两个对称的环形耳
纹饰采用复杂的错嵌工艺
包括菱形勾连云纹
三角几何纹和涡纹
构图新颖多变
展现了战国时期
青铜器铸造技术高超水平
菱形勾连云纹敦之精美
为国内已出土铜敦之首
青铜“敦”最早出现在春秋中期
盛行于春秋晚期到战国晚期
后来,敦也逐渐成为楚文化特色器物
可能是由于太喜欢这个“煮饭神器”
楚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它
后来,楚人葬俗中
形成“鼎、敦、壶”的器物组合
楚人葬俗三件套“鼎、敦、壶”△
这只菱形勾连云纹敦
出土于曾都区擂鼓墩二号墓中
随州地区是战国时期曾国的核心地带
该文物也为研究曾国文化
以及曾、楚关系提供了重要实物史料
主创:彭磊
美术:刘依
审核:张磊 吴文娟
湖北日报&曾都区融媒联合报道
本文动图由AI生成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