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名“新市民”缘何进城安家

2024-12-30 11:35  

“村里好多在大城市打工的返乡,在县城找了工作、买了房。”“一手拿农房农地租金,一手拿进城福利成了新市民。”“孩子来县城读书,一家人也跟着从农村搬到了县城。”……这样的变化,正在黄冈各地悄然发生。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省委要求,以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为切入点推动新型城镇化。

市委、市政府聚焦我市农业人口基数大、外出务工人口多、城镇化水平低的突出短板,坚持以人为本,以就地城镇化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实施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和外来人口到县城落户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近三年,全市返乡人员和农业转移人口加快向县城集聚,黄冈县城人口净增12万人。去年全省5个市州常住人口正增长,黄冈是其中之一。

县城作为“城尾乡头”,缘何吸引新市民安家?就地城镇化的“黄冈密码”何在?来听听幸福小城的故事。


“我们一家三兄弟今年都在县城买新房安家了,一次性解决了住房和孩子入学问题。这得多谢政府的好政策。”9月13日,在黄梅县东泰华城小区营销中心,拿到了新房钥匙的石俊喜不自禁。

今年40岁的石俊一家三兄弟夫妇长期在深圳、上海做室内装修生意,每年春节才回家。孩子们跟随爷爷奶奶在黄梅镇向窑村生活学习。随着大宝的成长和二宝的出生,住房和教育成了燃眉之急。

为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今年春节回家过年时,石俊相中了黄梅实验小学附近的东泰华城小区。得知大哥在县城购置了新房,石俊的两个弟弟也在优质教育聚集区附近的小区各买了一套新房。

“我们计划找时机回县城创业,到时接送孩子、做生意两不误。这次买房还有补贴。”石俊说,他的新房市场价50多万元,他家享受了农村居民、多孩家庭的一次性购房补贴,再加上农民缴纳公积金贷款优惠政策,经济压力不大。等新房装修好了,三兄弟全家和父母共13人都将住进县城,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好的学校。

作为全省县城就地城镇化和“双集中”试点,黄梅县探索以教育为核心的公共服务促进就地城镇化,在城南片区原有4所学校的基础上,配建“高初小幼”全学段教育矩阵,打造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区,率先取消入学限制条件,变划片招生为社会招生。今年秋季,该片区新增学生2500人,预计带动人口进城5600人。

“从调研情况看,人口流动已由过去单一的就业需求向子女教育、住房、养老等复合需求转变。”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负责人介绍,顺应这一变化趋势,我市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做优以教育为核心的公共服务,引导人口聚集。

黄州区依托黄冈中学品牌效应,与央企合作投资建设黄冈二中,一期已经开学,已入学师生2900人,其中外地生源2180人。加上市区的职业院校、义务教育学校扩招,黄州城区今年新增就学人口8300人,预计拉动人口增长1.3万人。


书桌、沙发、空调、冰箱、热水器等家具家电厨具配备齐全,可以拎包入住;篮球场、健身房、图书馆、咖啡屋、孵化园等多场景共享服务空间应有尽有;人脸识别门禁、智能监控系统等,构建全方位安全防护;学校、医院、商超、公园等都在15分钟圈内……这是武穴正在打造的青年社区。

“青年人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层面的安居,而是更加关注精神层面的满足和生活质量的提升。”祥云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刘晓林说,公司今年新招了400多名大学生,原有大学生公寓不够,计划在青年社区或租赁或购买百来套,免费给新入职的大学生居住,开通专线通勤车,上下班10多分钟路程,让他们工作更舒心安心,爱上祥云、留在武穴。

武穴城投公司青年社区运营负责人黄敏介绍,该社区是武穴马口化工园区重要配套设施,重点是解决园区青年大学生及专业人才居住问题,共提供标准间户型591户,套间户型61户,可容纳居住人数1304人,已有多家企业或购货租赁给青年员工居住。从投资、建设、运营都由城投公司负责,目的是让青年人“租得起、住得好、有归属”。

安居才能安心,安居才能乐业。买不起房、租不起好房、分不到保障房,是就地城镇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去年以来,我市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政策,以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吸引人口向县城集中。

围绕解决公服人员住房困难、有效保障特殊群体的安居需求,全市筹集住房12928套,分配入住8355套,解决2万余名公服人员以及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把游离在城乡之间、本地和外地之间的“悬浮”群体留下来、落下来。

围绕产业工人、外来人口、教师医务人员等重点群体,全市各地结合实际,出台综合性民生政策,激活就地城镇化需求。在城区购房给予6万元起步的补贴,可与多孩家庭等政策叠加,在黄梅县最高补贴达27万元。

今年1至8月,全市完成购房奖补兑现13526套,带动3万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安家。今年1—7月,全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3%,增速全省第一。

9月18日傍晚,丁国年从工地下班后,顺道来到罗田兰亭世家小区看新房装修进展。

今年60多岁的丁国年一家四口住在罗田县三里畈镇苍葭冲,家里3亩田地流转一家企业后,他来到县城打小工,儿子本科毕业后在县城一家上市企业上班,父子俩每天从村里到县城有20多分钟的车程。

“新房子快装修好了,儿子年底要结婚,我们一家也从村里搬到县城住。”丁国年说,以前会担心进城落户后土地和宅基地相关问题,现在村里田地流转有租金,县城务工有工资,收入不愁,而且还有农民进城、儿子本科生等购房补贴12万元。

加快农业人口市民化,关键是要解决进城落户农民的后顾之忧。

为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我市多地探索按照自愿的原则,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向农民支付租金。

罗田县大力流转燕儿谷和苍葭冲研学基地、九资河“药旅融合”和三里畈“柿里牧歌”等景区周边农民住房,发展特色民宿。农民一手拿农房农地的租金股金,一手拿进城安家的民生保障权益,高高兴兴地享受“双集中”发展的红利。同时通过空间腾挪,大批新农人来到农村,带来资本和人才、生机和活力。

从以农业社会化服务助推农民进城,到保障进城农民身份转换政策有效衔接,再到多渠道解决进城落户农民就业问题等等,全市上下多措并举为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创造条件。

针对部分农民半忙半闲,对进城持犹豫态度。我市跨乡镇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为农民和种植大户提供种、管、收全流程服务。全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4%,承包地流转率达到63%。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让更多农民有意愿、有条件进城落户。

为解决就业难,全市成立人力资源服务公司9家,出台黄冈市促进“家门口”就业12条,制定“家门口”培训工作计划。截至8月底,全市在群众家门口培训共18137人,全市新增高校毕业生来黄就业创业7498人,新增返乡创业6235人,发放就业补贴7123.5万元。

黄冈有290万名农村居民,推进以人为本的就地城镇化,我市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完善,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下绣花功,打持久战。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