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疾控】10月健康提示

2024-09-30 15:24  


金秋十月佳节至,健康提醒要牢记。十月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大,呼吸道传染病开始进入流行季节。钟祥疾控温馨提示:需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登革热、蜱传疾病和食物中毒,出境旅游时需了解当地的登革热、疟疾、猴痘等传染病疫情风险。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封闭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常见症状主要为发热、咽干、咽痛、咳嗽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 老年人和免疫低下者感染后转为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健康提示 

1.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尽量避免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科学佩戴口罩。 

3.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积极主动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4.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尽量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

二、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暴发。

健康提示

1.做好个人防护,平时出门的时候提倡科学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去高危的场所,公共场合的尽量避免触摸其它物品,回家之后要及时洗手消毒,不要用没有洗干净的手摸鼻子眼睛。

2.提前接种疫苗,可以考虑接种流感疫苗进行预防,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出现流行性感冒的风险。

3.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每天至少三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当周围有流感及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密切接触是其重要的传播方式。

健康提示

1.接种EV71疫苗能预防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2.注意手卫生,特别是在触摸口鼻前、饭前、便后、或者外出回家后、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用流动的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指导儿童掌握“七步洗手法”。

3.室内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做好清洁消毒,定期清洁家居环境,特别是对孩子的餐具、衣物、玩具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

4.避免与患病幼儿直接接触、玩耍等,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5.幼儿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时,要及时带孩子去附近医院就诊,避免外出和接触其他幼儿。

四、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指由细菌、病毒(比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寄生虫等生物性致病因子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主要以腹痛、腹泻为主,食物是感染性腹泻主要传播途径,不良饮水及饮食习惯可能会造成感染。

健康提示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

2.家庭应注意食品安全,注意生熟分开,饮食卫生,不吃生、半生食品、腐败变质食品,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3.市民应做到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无证食品。

4.一旦出现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 

五、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常见症状为发热、皮疹、全身疼痛等。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发生在南方的省份,如广东、云南、海南等省份。 

健康提示 

1.防止蚊虫叮咬。到户外活动时,要穿好长衣长裤,裸露的皮肤要喷涂驱蚊剂;室内装防蚊纱窗;睡觉时要挂蚊帐等。 

2.及时清除蚊媒孳生地。对室内外的积水容器要及时清理,3-5天刷洗水缸、换水一次,并翻盆倒罐,清除花盆、废弃罐子内的积水,避免蚊虫孳生。 

3.提高自我就诊意识。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返回后,如出现发热、皮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请及时到医院就诊,主动提供相关旅游史信息。 

六、 疟疾 

引起疟疾的疟原虫主要通过按蚊叮咬进入人体,典型症状为寒战、高热、出汗,伴头痛、乏力、呕吐、食欲不振及四肢关节酸痛等。疟疾疫情主要在非洲、东南亚等地区。 

健康提示 

1.准备适当的驱蚊剂、长衣长裤等,避免蚊虫叮咬。 

2.在流行国家或地区应尽量避免蚊虫活动高峰期到户外活动,如每日黄昏到次日黎明时段。 

3.回国后出现症状时及时到医院就诊,主动提供相关旅游史信息。 

七、猴痘  

猴痘病毒主要经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传染源包括猴痘病例及感染的啮齿类动物、猴和猿等非人灵长类动物。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  

健康提示  

1.避免与不了解其健康状况的人员发生性行为。出境旅游人员,要关注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猴痘疫情信息,如需赴疫情流行地区,不接触啮齿类、灵长类等野生动物及其污染环境,减少人员直接接触机会,避免与有猴痘样症状病人及其污染环境接触。疫情流行地区入境人员,如存在可疑接触史或疑似症状,应主动向检疫部门申报,并配合相关检疫措施。 

2.如存在可疑接触史,应主动报告,自我健康监测21天,不要再与他人密切接触,出现皮疹、疱疹、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务人员可疑接触史。 

3.发现性伴有皮疹、疮疹(包括皮肤、黏膜、生殖器、肛周等部位)等,要避免与其发生性行为等密切接触,并劝其尽快就诊。  

4.发现其他人有可疑猴痘表现,劝其尽快就诊,要注意个人防护,不要与患者密切接触,同时避免接触患者污染物及污染环境。  

八、蜱传疾病

蜱传疾病是由蜱叮咬传播的一类疾病,如蜱传出血热、斑疹伤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主要通过蜱虫叮咬、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分泌液等体液感染。

健康提示

1.野外劳作或活动时,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穿浅色、光滑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

2.户外游玩、劳作后尽快洗澡更换个人衣物,检查身体有无蜱虫叮咬。

3.生活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居民,应当注意家居环境中游离蜱和饲养家畜身上附着蜱的清理和杀灭工作。

4.如已经被虫叮咬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或者尽快前往正规医院进行处理。 

九、食物中毒 

每年5-10月为食物中毒高发月份。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食物中毒风险也相应增加。以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最为多见,野生菌、野生植物等其他中毒也时有发生。 

健康提示 

1.外出就餐应选择证照齐全、卫生条件好的餐饮单位。 

2.家庭烹饪时要保持烹饪区域清洁,处理食物前后、接触宠物、处理垃圾之后勤洗手,准备食物时生熟分开,烹饪菜肴要烧熟煮透。 

3.谨慎食用酵米面食品,不随意或“凭经验”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野果、野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