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1. 本轮流感疫情持续下降,目前已连续下降10周,全国流感阳性检测率降至26.02%。2.
本轮流感疫情与2023年3月份流感疫情比较发现,去年3月份疫情流感阳性检测率最高达到55%以上,本轮流感阳性检测率最高达到50%。但本轮疫情初期以甲型(H3N2)为主,后期以乙型流感((Victoria))为主,目前持续时间已经接近4个月,虽然出现了明显的的下降,但流行尚未结束。3. 流感下降的同时,全国流感样病例占比(ILI%)并没有持续下降,近期反而反弹上升。北京监测发现,近期新冠病毒活动度持续上升,近一周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中新冠病毒阳性率为21.1%,与1月份全国水平相比上升明显。4. 节后返岗返校,各学校、养老院、企事业单位需继续做好呼吸道疾病防控。
昨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流感中心发布2024年最新第7周(2月12-18日)《流感监测周报》。
监测数据显示:本周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继续下降,以乙型流感为主,全国未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从2024年第1-7周全国流感样病例中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变化也可以明显看出,流感呈现持续下降水平,如下图。本轮流感疫情自2023年第40周(2023年10月2日至10月8日)开始,流感样病例中流感检测阳性率达到5%以上,此后连续10周呈明显上升趋势,至第49周(2023年12月4日至12月10日)达到高峰,流感阳性检测率接近50%。此后,流感疫情开始缓慢下降,目前基本上已连续下降10周,流感阳性检测率降至26.02%,如下图。
第2波流感疫情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变化图
我们把时间线再拉长,看看从去年1月份开始至今流感疫情情况。自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以来,我们共经历2波很明显的流感疫情,第一波为去年3月份,也就是新冠“一阳”刚结束不久,当时流感阳性检测率最高达到55%以上,第二波就是目前已明显下降的这一波,流行高峰为去年12月初,流感阳性检测率最高达到50%,如下图。
2023年以来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变化图
我们对比两波流感疫情发现,本轮流感疫情初期以甲型(H3N2)为主,后期以乙型流感(Victoria)为主,目前持续时间已经接近4个月,虽然出现了明显的的下降,但是流行尚未结束,如下表。2023年以来2波流感疫情对比分析
北京市疾控中心2月22日介绍,目前北京市呼吸道传染病呈现流感和新冠共同流行的态势。流感病毒活动度近期呈现小幅下降趋势。
近一周全市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中流感病毒阳性率为30.3%,较前一周31.4%略有下降,乙型流感病毒为主要流行株。新冠病毒活动度持续上升,近一周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中新冠病毒阳性率为21.1%,JN.1变异株为主要流行株。全国1月份新冠监测数据显示,当时全国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从2024年第1周的0.9%持续小幅增加至第4周的2.0%。目前北京近一周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中新冠病毒阳性率已经达到21.1%,提示2月份新冠已出现明显上升,如下图。全国流感样病例流感和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变化图
假期过后不少朋友已经返岗,中小学生也即将开学,目前仍处于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集体单位,由于人员密集,增加了传播风险,市疾控中心提示市民朋友及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加强健康监测,做好健康防护,不带病上班上学。
返岗后关注自身及家人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请注意休息,如症状加重及时就医服药,不建议带病上班上学。
老人、体弱人群及儿童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鼓励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等符合接种条件的市民积极主动接种含XBB抗原成分的新冠疫苗,如确诊新冠病毒感染不用紧张,经研究未发现JN.1变异株致病力增加;建议尽早前往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取抗新冠病毒的小分子药物并遵照医嘱服用;若病情加重或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时,应立即就医。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环境密闭等公共场所时,建议科学佩戴口罩;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但确实需要外出或工作应正确佩戴口罩。
近期温度波动较大,应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遇到恶劣天气,道路湿滑,外出注意安全。
作息规律、保障睡眠、平衡膳食,循序渐进开展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保持心情舒畅。
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确保师生不带病上班、上学。
发现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为学生佩戴口罩并与家长联系,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居家休息、积极治疗,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和进入公共场所。出现疑似病例的班级要加强症状监测、病例管理、消毒、通风等措施。
做好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厕所等重点区域消毒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通风不良的建筑可采取排风扇进行机械性通风换气;规范消毒剂使用和操作,配备足够的盥洗设施,主动引导学生做好手卫生。
采取多种形式做好流感、新冠等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大力倡导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掩口鼻等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师生防病意识和能力。
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居家休息,不带病上学。
根据天气情况做好开窗通风,每日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均衡膳食,多饮水,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帮助和带动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家长照顾患者、陪同就医时,也要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
保持环境清洁,尤其生活区、活动区、食堂、厕所等重点区域要彻底清扫。对房间、食堂等人员集中场所应进行不定期空气消毒,根据天气情况开窗通风,保持场所内空气流通。
发现老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诊治,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和进入公共场所。如确诊新冠病毒感染,尽早服用抗新冠病毒的小分子药物。
积极组织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接种新冠、肺炎球菌等疫苗,预防相关呼吸道传染病。
增强入住老人和工作人员的卫生防病意识,注重多病共防,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为老人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膳食、安静的睡眠环境和适宜的娱乐、锻炼设施,帮助老人提高抵抗力。
来源:CDC疾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