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陵的前世今生

©原创   2024-02-08 16:07   钟祥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黄贤翠

新年伊始,喜讯传来。2月6日,明显陵文化旅游景区被文化和旅游部正式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也是湖北省第15家、荆门首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明显陵为明代朱祐杬和夫人蒋氏的合葬墓,其恢宏的建筑规模、独特的陵寝结构,集皇家陵寝之大成,雄浑兼具明丽,静穆不掩沧桑。尤其“一陵双冢”的陵寝结构,更为历代皇帝陵墓中绝无仅有。它如一颗璀璨明珠,吸引着国内外的无数游客、专家学者前来一探究竟。

生前一天皇帝都没做过的朱祐杬,为何会在死后被当作帝王供奉?这座帝陵为什么会有两座封土堆?显陵与远在北京天寿山簏的明十三陵有什么关联?触摸显陵,我们又能复活多少遗失在历史中的记忆呢?

生前为臣  死后为君

显陵的墓主人朱祐杬,是明宪宗朱见深第四个儿子,明孝宗朱祐樘异母弟,18岁时被封为兴王,就藩安陆,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钟祥市。

1519年,44岁的朱祐杬因患暑疾病逝,被安葬在钟祥城东的松林山。他只有两个儿子,嫡长子朱厚熙出生五天便夭折,嫡次子朱厚熜时年13岁。按照明朝祖制,他会承袭父亲的王位,并终生不能再踏足京城。

然而,世事难料,曾让无数人流血争夺的皇位,在两年后竟从天而降,摆在了少年朱厚熜的面前。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原来,明正德十六年,也即1521年,朱厚熜的堂兄、明武宗朱厚照因病崩逝。他既没有子嗣,也没有亲兄弟,更没有留下关于明王朝继承人的任何遗诏。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与皇太后张氏在紧急协商之后,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这个决定,改变了千里之外的朱厚熜的命运。

在杨廷和等人看来,当时的皇室宗族中,时年15岁的朱厚熜,无论是年龄,还是素养,都是继承帝位的最佳人选。因此,正德十六年四月,朱厚熜应诏被迎往北京入继大统。

1521年5月27日,朱厚熜正式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嘉靖。即位后嘉靖对父亲朱祐杬进行了追封,并将兴王陵墓从亲王规制改为帝陵。这就是中国最大的明代单体帝陵,明显陵。

大礼议之争  谁是皇考?

1521年,生于钟祥、长于钟祥的藩王朱厚熜,迎来了泼天的富贵,——他被迎往北京入继大统。

当时,按照礼部原定的方案,朱厚熜将从东华门进入紫禁城,暂居文华殿,择日以皇太子的身份举行即位礼。但让张太后、杨廷和等人大感意外的是,15岁的朱厚熜根本不是什么任人摆布的傀儡。他坚持认为“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意思就是我是来继承皇帝的,而不是来做孝宗的皇子的。

在这场僵持中,杨廷和等人因为“天位不可久虚”,最终同意让朱厚熜在城外接受劝进笺,完成了藩王到皇帝这一身份的转换。这就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嘉靖皇帝。

嘉靖即位后不久,便在朝堂上展开了一场长达三年半的“大礼议”之争。争论的核心在于,朱厚熜是继嗣还是继统?换句话说,就是他应该尊伯父朱祐樘为皇考,还是尊生父朱祐杬为皇考?

为此朝廷中分立两派,一派是以杨廷和为首的继嗣派,他们认为朱厚熜是小宗入嗣大宗,主张嘉靖尊孝宗和张太后为自己的父母,改称亲生父母为叔父母;另一派则是以张璁为首的继统派,他们引经据典,从礼法、孝道的角度出发,认为朱厚熜应该尊生父为皇考。

到了嘉靖三年,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打算追尊朱祐杬为“本生皇考恭睿献皇帝”。但嘉靖却要求将这一称号中的“本生“二字去掉,见此情形,200多位大臣相继跪在左顺门,进行抗议。嘉靖多次命司礼监传其手谕,让群臣退去,却激起大臣们更大的愤怒。

已经十九岁的朱厚熜,再次展露出他性格强硬的一面。他命锦衣卫将五品以下的大臣逮捕杖笞,并杖死其中17人。在场的220余人全部逐出朝廷,还分别受到入狱、夺俸、贬官、戍边等处罚,最终用武力“平息”了这场长达3年的“皇考”之争。

大礼议尘埃落定之后,嘉靖下旨,令显陵建制“仿天寿山七陵之制”,兴献王陵自此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工程,修葺宝城、宝顶并重建享殿,增建方城明楼、睿功圣德碑楼、大红门,并在龙凤门前的神路两侧建置了望柱和12对石像生等。

一陵双冢  举世罕见

从显陵的上空俯瞰,可以清晰地看到,这座帝陵,竟然有两座封土堆。外围的城墙将两座封土堆连在一起,形成一个“8”字形状的双茔城。这样的建制,在历代帝王陵墓中可谓绝无仅有。

那么,这座帝陵中为什么会有两座坟冢呢?这就要提到墓主朱祐杬的妻子,嘉靖皇帝的母亲蒋氏。

1538年12月,嘉靖皇帝的母亲蒋氏在北京病逝,这时,距朱祐杬去世已过去了十九年。对于如何安葬母亲,嘉靖始终犹豫不决。

蒋氏和朱厚熜的感情十分深厚。据史料记载,朱厚熜入京后,立刻派人迎接母亲进京。然而,当蒋氏舟车劳顿,抵达北京通州时,听说自己将以王妃身份进京,和儿子日后也要以婶侄相称,她当即拒绝继续前行,并强硬地表示要返回安陆(钟祥)。京城里的嘉靖为了生母,也不惜以退位相威胁。朝臣们无计可施,只好让蒋氏以太后的仪制入宫,这就是兴献皇太后。

母亲去世后,嘉靖极为悲痛。起初他打算将父亲的梓宫迁葬到北京天寿山陵区西南的大峪山,再与母亲合葬。但在去大峪山考察一番后,嘉靖改变了主意,感叹道:“峪地空凄,岂如纯德山完美!决用前议,奉慈驾南祔。”

在决定将母亲安葬到家乡钟祥后,嘉靖先期派锦衣卫指挥赵俊赶赴显陵,查看地宫状况。然而,当赵俊派人开启玄宫时,却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情况,陵墓的地宫竟然渗水了。

嘉靖知道这一情况后,大为震怒,在1539年二月,他南巡湖广,亲自视察了显陵的山川地形,并召集朝臣商议解决方案。最终,陵墓的设计者天才地想出了一个办法:在茔城后方,另修一座茔城。

在前后两座茔城之间,以一座砖石结构的城台相连。这座城台在建筑上可谓画龙点睛之笔。它将两座茔城连成一个整体,最终使显陵形成了极其独特的“一陵两冢”格局。

浮雕水龙  九曲御河

历代陵寝都非常重视陵区的排水、泄洪,显陵也不例外。尤其是前宝城渗水后,在建筑后宝城的过程中,嘉靖更是督促显陵的建造者们,对整座陵墓的排水系统进行了完善。

显陵的茔城在两侧地面均设有七星沟漏,也就是地面的渗水孔,渗水孔与地下的龙须沟相通,一旦下雨,茔城内的积水,可以通过渗水孔排到龙须沟,然后直下九曲河,从而避免了地宫渗水之虞。

钟祥地处湖北中部,夏季雨水较多。因此,完备的排水系统,对显陵尤为重要。九曲河正是为此而开凿出的一条人工河,它由东北向西南,弯弯曲曲地贯通了整个陵园。除了用作排水消防,也非常巧妙地把陵区划分成5个建筑单元,并形成五座石拱桥。九曲河和五座桥,暗合“九五至尊”之意,也体现了陵园建造时的独具匠心。

在显陵的城墙及残留的祾恩殿台基上,还修建有60具全浮雕散水龙头,可在雨季有效排水,四隅又有大螭首4具,兼具了美观和实用的功能。

五百年光阴流转,如今,残存的建筑不再华丽,精致的石雕爬满苍苔。但显陵的排水系统依旧完好。这座动用国家力量、凝聚无数匠人心血建造出的陵墓,无疑代表了明王朝这一时期的最高营造工艺水准。

祾恩主殿  方城明楼

嘉靖二十二年,明显陵主体工程终于完工。《兴都志》里曾这样描述帝陵的主要祭祀场所祾恩殿:殿面阔5间31.1米,进深4间17米,重檐歇山顶式。梁、柱、枋、檩、鎏金斗拱等大小构件全为一色金丝楠木雕凿而成,其中殿堂内15根木柱最为粗壮,直径竟达1.06米,两人合抱不能交手。

在显陵双茔城前部,有一座雄伟高大的城楼式建筑,这就是方城明楼。方城为正方形须弥座,面阔、进深皆为22.2米,正中设券门一道,券门甬道直通宝城,左右设有御道礓踏以供上下明楼。

明楼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四面各开一道券门,楼内立着“圣号碑”,上面楷书“恭睿献皇帝之陵”7个大字,相传为嘉靖皇帝亲笔所书。

在这块石碑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烟熏火燎留下的痕迹。曾经辉煌的祾恩殿,如今也只剩下残破的基座。那么,在后来的岁月里,显陵究竟又发生了什么呢?

昨日没落皇陵,今成5A景区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据《国榷》记载,1642年十二月,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至承天。“攻显陵,焚享殿。”《钟祥县志》也记载,李自成“命将陵庙材木折运襄阳”。这座倾注了无数匠人心血的帝陵,地面建筑的木构部分就这样毁于兵燹。

幸运的是,在躲过明末的这场劫难之后,显陵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湮没在钟祥城东的荒烟蔓草之中,这也使得它免于更大的破坏,保留了大部分建筑的砖石结构。

新中国成立后,明显陵逐渐得到保护。1950年,钟祥本地民间学者李登勤先生等3人组成保护小组,禁止拆城砖和在陵区内建房子,还发动村民保护文物。1988年,明显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11月30日,明显陵与清东陵、清西陵同时以《明清皇家陵寝》的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继武当山之后湖北第二处世界文化遗产。这让很多人都感到迷惑,一座单体帝陵何以能在声名显赫的南京明孝陵、北京十三陵之先引起中国乃至世界遗产专家的青睐呢?其原因正是明显陵远离市区,原始遗址和环境风貌保存完好。

更为珍贵的是,明显陵完全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两座不在一条轴线上的红门,蜿蜒曲折的神道,内外两个风水明塘,两座茔城,处处都和其他帝王陵墓有明显的不同,却又彰显着“陵制当与山水相称”的理念,更加和谐自然。

2008年,明显陵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城市名片,钟祥文旅的金字招牌。随后,钟祥市把明显陵创建5A纳入全市重点工作,2024年2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公告,正式确定明显陵文化旅游景区等21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如今,这座曾经肃穆的皇家陵园,已经成为游人如织的风景名胜。走进国家5A级景区明显陵,近距离感受明文化,让人们穿越五百年历史长河,聆听一段段沧桑往事。




记者:黄贤翠

一审:刘冰洋

二审:袁李娜
三审:范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