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天气日渐寒冷,气候干燥,受冷空气、寒潮侵袭后,气温可出现骤降,人们户外活动减少,开窗通风频率也有所下降,这期间应注意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其他冬季呼吸道传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诺如病毒等病毒性腹泻等当前季节高发传染病的预防。此外,居民在日常生活和取暖时应谨防一氧化碳中毒。
一 预防流行性感冒
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是流感高发季节。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征,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免疫力。
1.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注意室内通风和清洁,多喝白开水,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2.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出门戴口罩,减少疾病交叉感染,避免过度疲劳和受凉。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手帕、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3.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最有效的手段,推荐医务人员、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到就近的接种门诊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4.学校及托幼机构应着重防范流感的小范围暴发,加强校园内的环境卫生和教室的通风消毒,落实晨午检、因病缺课追踪疫情报告等各项防控措施。
二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当前新冠病毒感染已平稳进入“乙类乙管”新阶段,建议市民朋友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好个人健康管理。
1.继续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注意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
2.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日常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咽痛、嗅觉味觉减退等新冠病毒感染症状时,尽可能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视情况及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3.增强自身免疫力。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请广大市民保持规律作息,适当锻炼身体,合理膳食,多喝水,保持良好心态,坚持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三 预防冬季各类呼吸道传染病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是冬季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引起的症状相似,多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学生、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感染。
1.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期间要做好自身保暖,以免着凉,经常晒洗衣物及被褥,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2.不在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长时间逗留,如大型超市、快餐店、游乐场所、影剧院等。必须前往时要科学佩戴口罩做好防护,且避免与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亲密接触,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3.勤洗手,用流动的水彻底清洗干净,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或擦净。
4.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学校及托幼机构要严格做好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追踪、通风消毒和病例报告等工作,密切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患病学生,避免造成聚集性发病或暴发疫情。
6.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建议居家休息,避免将疾病传染给他人。如症状较重,应做好个人防护,尽早前往医院就诊,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四 预防诺如病毒等病毒性腹泻
诺如病毒是一组杯状病毒科的病毒,主要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主要通过食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或者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吸入含有诺如病毒的气溶胶、甚至还可能通过间接接触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物品等途径感染,其传染性较强,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应加强防范。
1.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蔬菜瓜果需要彻底洗净。
2.注意个人卫生,平时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防止手部沾染了诺如病毒而通过进食被传染。
3流行季节,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杜绝传染渠道,减少感染机会;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注意室内通风消毒,平时要勤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且定期消毒,来降低病毒的发生。
4.及时清理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并做好环境消毒。
5.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管理,食品从业人员出现腹泻、呕吐等胃肠不适者应暂时脱离岗位。做好班级晨午检及因病缺勤登记工作,一旦发现儿童、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将患者送到医院诊治并报告相关部门。
五 流行性出血热
出血热是由鼠类(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携带汉坦病毒,并通过其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直接噬咬人等途径,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人。
1.加强个人防护,尽量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污染物;在村周、果园、菜园、养殖场等重点场所可长期实施灭鼠、防鼠措施;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等;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如稻草、玉米秸秆等)时,要带口罩、帽子和手套。
2.出血热发病急、进展快,市民一旦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皮肤出血点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救诊。
六 预防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
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高发季节,在寒冷的冬季,部分市民会使用煤炉做饭、碳火取暖,或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若冬季门窗紧闭,通风不良,极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1、做好自我安全防范。燃气热水器或煤气、燃煤、燃油设备等不应放置于家人居住的房间或通风不良处,宜经常保持室内良好通风状况。
2.定期对燃气、煤气热水器减压阀和皮管进行检修,如发现有破损、锈蚀、漏气等问题时应及时更换。
3.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早期泄露难以发现,建议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及早发现一氧化碳泄露,避免发生中毒。
4.增强一氧化碳中毒紧急处理能力。若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情况,应及时关闭煤气、打开门窗,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松开衣领后及时送医院抢救治疗。
来源:钟祥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