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记者来到洋梓镇军营村,金色的阳光普照22平方公里的山川农地。寿龄1200年的古柏树张开胸怀拥抱温暖,也在真诚地欢迎远到的客人。
军营村群山环绕,沃土粮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时期,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张自忠率警卫部队来到上洋梓(军营村),组织“冬季攻势”,大小战斗10多起。军营村一时成为钟祥城北阻击日军的重要战场。
几十年来,军营村人民用双手将昔日的抗战山村,改变成为新时代强村富民的美丽乡村。
忆往昔:抗战军营,英雄儿女保家卫国
军营村现存两棵千百年的古树,目睹了当年抗战的战火硝烟。这两棵古树是600多岁的三角枫和1200多年的古园柏。在村会议室,我们座谈了几位历任村干部的老同志。他们把老一辈的经历和感悟给我们娓娓道来。“收复上洋梓”“夜袭观头山”“血战罗马沟”“王家台斩首敌旅团长”……一个个鲜活的抗战故事,在古树的脑海里记忆尤新,也激励着“军营人”满怀斗志,赓续前行。
1938年11月,张自忠来到上洋梓,住在一刘姓人家里。督查士兵到敖水对岸的罗马沟山上操练,谋划战局,指挥抗战……1939年4月28日,陈芳芝团长指挥的538团,突破黄泥坑日军防线,攻占长寿店,追击日军至洋梓镇北,收复了被日军攻占的上洋梓地区。
1939年12月12日,张自忠组织发起“冬季攻势”。38师的114团3营长栾升堂进攻易守难攻的观头山。全营470位官兵趁夜进入阵地,攻击战异常激烈,到次日凌晨1点40分战斗才结束。日军又从洋梓、黄家集两据点抽调步兵3160人、战炮164门、轰炸机3架从三面包围观头山,于凌晨4点40分开始发起争夺战,战斗持续了7天7夜。
1939年底,38师在罗马沟以北集结杀敌。38师是张自忠抗战的王牌师,人称“黄老虎”的黄维纲师长坐阵指挥罗马沟攻击战,打了一整天才攻占罗家陡坡。日军的援兵又从蒿子岭西面攻上来,往北攻击曾家大包。双方投入兵力三四千人,在曾家大包展开拉锯战,打了6天7夜。军营村村民为国军送饭、送水、送子弹的络绎不绝。
1940年初,日军新调来一个独立混成旅团。栾升堂3营侦察发现在王家台集合有2000多日军,敌旅团长藤堂高英少将正在训话。3营凌晨3点钟进入距敌七八百米的山头阵地,居高临下进行突袭。敌少将旅团长被击毙,大批官兵阵亡。日军调兵反击,打了4天4夜,又歼敌3000余人,战场上的日军尸体似麦个子一样横七竖八……
看今朝:山水金银,新型农民振兴乡村
现在的军营村,由原来的军营、畈河、小台三村合并归一,洋温公路纵贯全村,敖水河流经全域。全村山林面积1500公顷、耕地 12000 亩、水面4000亩,是一个山青水秀的鱼米之乡,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00 元。
新时代的军营村突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建设新农村的主旋律,传承抗战精神,建成山水“金银”。
党建引领,共同缔造惠民生。军营村认真完善共同缔造机制,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完成改水、改厕、改电任务。改造低压线路8千米,新修水泥路面5千米,改厕476户,230户用上了安全饮用水,化解村级债务 58万元。
产业主导,提质增效稳农业。坚持调布局、调品种、调模式,发展6000优质水果、大豆、花生、玉米基地。实现区域化布局,规范化生产,整体化防控,机械化作业,智能化营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
主体带动,绿水青山共融合。发挥资源优势,念好山水经。依托圣青水稻种植合作社,连片种植优质稻5000亩;依托邱宏春虾稻连作基地,推广稻虾养殖面积500亩,年产优质鱼3000吨;依托梓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脆梨500亩。
(以上图片或文字未经钟祥市融媒体中心许可,其他媒体或个人不得转载!)
特约记者:王运华
编辑:周霵
审核:肖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