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健康提示

2023-09-28 17:16  

十月,秋高气爽,随着气温逐渐转凉,秋季高发疾病也开始逐渐活跃,正值中秋佳节及“十一”国庆黄金周,人员流动大,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钟祥疾控温馨提示:在全家团圆、欢度国庆假期的同时,我们需要格外关注新冠病毒感染、流感、手足口病、猴痘、登革热、流行出血热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控。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目前,我国新冠病毒流行株以奥密克戎变异株分支EG.5为主。近期,我市新冠疫情呈低水平散发态势,建议市民朋友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管理。

健康提示:

1.及时接种新冠疫苗,建议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符合条件的人及时接种新冠疫苗。

2.加强个人健康管理,合理膳食、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如果有发热等不适,及时就诊。

3.在人员密集场所和乘坐各类公共交通工具时,应主动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二、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市流感呈冬春季节流行。进入10月份以后,随着气温下降,冷热交替,我市流感病例数可能将有所增多。

健康提示:

1.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在流感季来临之前应及早进行流感疫苗接种。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每天定时开窗通风。

3.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聚集区域,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

4.学校及托幼机构应着重防范流感的小范围暴发,落实晨午检、因病追踪、疫情报告等各项防控措施。

三、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有时可达39℃),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部分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健康提示:

1.目前登革热没有疫苗可以预防,因此防蚊和灭蚊是唯一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前往登革热高发地区或国家旅行的市民,注意室内灭蚊,外出时可使用驱蚊剂。

2.清除伊蚊孳生环境,传播登革热的蚊子幼虫生长在家居环境的小型积水容器中,清除积水,即可控制蚊子生长与繁殖。

3.如果出现可疑症状,需要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登革热高发地区或国家旅居史;减少不必要外出活动。

四、食源性疾病和感染性腹泻

食源性疾病和感染性腹泻是借助食物传播的疾病,10月仍是发病高峰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等;感染性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感染引起,婴幼儿多发。

健康提示:

1.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半生食品、腐败变质食品。

2.不采摘、购买和食用野生蘑茹,谨防蘑菇中毒。

3.注意良好个人卫生,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

4.预防接种,幼儿可口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

五、流行性出血热

出血热是由鼠类携带汉坦病毒,并通过其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直接噬咬人等途径,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人。

健康提示:

1.加强个人防护,尽量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污染物;在村周、菜园、养殖场等重点场所可长期实施灭鼠、防鼠措施。

2.不吃生冷特别是可能被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等;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带口罩、帽子和手套。

3.一旦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皮肤出血点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救诊。

六、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或者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毛巾、玩具等途径传播。

健康提示:

1.接种EV71疫苗能预防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2.做好个人和家庭的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勤通风、消毒和洗换被褥。

3.避免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

4.一旦出现如发热、皮疹或口腔溃疡等,及时到医院就诊。

5.托幼机构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课追踪、疫情报告、通风消毒等措施。

七、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腮腺肿胀及疼痛,易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

健康提示:

1.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适龄儿童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疫苗。

2.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

3.隔离病人。早期发现患者,早期进行隔离,隔离期应从起病到腮肿完全消退为止。

八、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病毒性眼病,多有结膜下出血,常并发角膜炎,可有神经系统并发症。

健康提示:

1.养成勤洗手、勤剪指甲的习惯,避免用手揉擦眼睛。

2.不与他人共用毛巾、脸盆等私人物品,避免交叉污染。

3.避免与红眼病病人接触,若家中有人出现相关症状,做好人员居家隔离和物品的消毒。

九、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肌肉酸痛等。我国多个省份先后报告多例猴痘病例,引发新增本土续发疫情和隐匿传播的风险较高。

健康提示:

1.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动物及污染物,包括流行区生病或死亡的野生动物、啮齿类动物等。

2.避免和猴痘患者密切接触,密切接触是猴痘的主要感染途径。亲密接触前应知己知彼。

3.做好个人卫生,公共场所佩戴口罩,避免可能的飞沫传播,保持手卫生,日常消毒,也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4.保护好自身免疫力,平时规律的生活,合适的营养以及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