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农户种植 户均年收入4.6万元——官庄湖西瓜为何长甜40年

2023-08-11 12:51  



官庄湖西瓜节上,市民品尝新西瓜品种。

   

近年来兴起的大棚吊蔓西瓜。

   

官庄湖农场连片种植的西瓜。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华 通讯员 周勇 汪龙

“麦子保成本,棉花过生活,西瓜盖房子娶媳妇。”这句村民口口相传的顺口溜,真实反映了西瓜在钟祥市官庄湖管理区的地位。

官庄湖管理区过去叫官庄湖农场,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西瓜。经过多年发展,官庄湖逐渐成为全省重要的西瓜基地之一,目前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年产西瓜2亿多斤,产值1.26亿元。2017年和2020年,官庄湖西瓜先后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级绿色产品。

盛夏时节,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官庄湖管理区,探访官庄湖西瓜长甜40年背后的故事。

3.5万亩沙壤地 西瓜产值过亿元

雨后初霁,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穿行于官庄湖农场,空气中四处弥漫着西瓜的味道,公路两旁一个个圆润饱满的西瓜铺满田间地头,瓜农们忙着将西瓜采摘、分拣、打包、装车,发往全国各地。

“今年雨水多,西瓜个头有点儿小,预计纯收入15万元左右。”种植大户柏文河今年种了50亩露地西瓜,20亩为自家承包地,30亩为流转地。近期平均每天销两卡车,目前西瓜已销售大半,预估每亩收入3000多元。

种瓜大户常青是个“瓜二代”,父亲1989年起种瓜。“高峰期,一天运走两三卡车。”常青近几年种植西瓜近百亩,去年行情好,收入近40万元,今年预估30万元。

官庄湖人与西瓜的缘分,要从官庄湖农场创建说起。1959年,国营官庄湖农场成立,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农工汇聚而来,开垦这片湖泽之地。上世纪70年代起,一些祖籍山东、河南的农工,从老家带来西瓜种在官庄湖零星种植,直至80年代中后期规模化种植。

“西瓜亩产4000斤,一毛一斤;水稻亩产600斤,3毛一斤,种西瓜的收益比种水稻高一倍还多。”常青介绍,官庄湖4.5万亩富硒沙壤地,不板结、保肥保水性能好,非常适合种西瓜。上世纪90年代初,在市场刺激下,官庄湖西瓜种植面积迅速增至3万亩。

官庄湖管理区主任蒋艳艳告诉记者,数十年来官庄湖农场一直培育壮大西瓜产业,如今已是农工增收致富的主渠道。今年西瓜种植面积3.5万亩,其中大棚精品西瓜1050亩,露地西瓜3.4万亩,年产西瓜10.5万吨,产值1.26亿元。西瓜种植户1800多户,占农场总户数的69%,去年西瓜种植户均收入4.6万元。

追着市场跑,一个瓜最高卖100元

“西瓜、棉花种植全省现场会多次在官庄湖召开。”全氏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全文书是官庄湖最早种西瓜的农工之一。他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当地瓜农在全省率先摸索出“麦—瓜—棉”套种模式,即小麦收获后种西瓜,地里再套种棉花,西瓜下架,棉花刚长出,实现一块地三分收入。该模式当时系全国先进。

尝到甜头的瓜农们纷纷种西瓜。1994年前后,大量露地西瓜同时上市,外地市场又未打开,价格也从一毛一斤降到3分一斤。一时间西瓜堆积如山,卖不掉的喂猪,沟渠里四处扔。

汲取教训的瓜农们,开始探索错峰上市。起初,探索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将西瓜上市时间提早一星期。2000年前后,探索出地膜+小拱棚模式,即地膜西瓜苗长出后,再用地膜搭小拱棚保温,将西瓜上市时间提早40天。

2012年后,随着种植技术的普及,各地西瓜大量上市,对官庄湖西瓜造成冲击。面对市场厮杀,在全文书带领下,官庄湖迅速发展大棚西瓜,种植高端精品。

“棚内昼夜温差调节到19℃左右,可将种植时间提前,且最大限度保留西瓜糖分。”全文书介绍,精品瓜瓜圆皮薄、甘甜清脆,比传统瓜早上市50多天,价格是传统瓜的几倍,品种也多达十几个。

行走田间,一座座标准化的西瓜大棚,十分显眼。如今,官庄湖精品西瓜种植面积1000多亩,与武汉蔡甸、漳河双井等基地一道,成为全省重要精品西瓜种植基地。

“不论哪种模式,都是追着市场走。”全文书说,大棚瓜、地膜瓜、麦瓜棉套种等模式在官庄湖农场都有,大棚瓜抢早,套种露地瓜在精品瓜下架后上市,占领不同时期市场。

找市长不如找市场。官庄湖还投资5亿元建成“五湖四海”西瓜田园综合体,一批瓜农成立“信息部”,转变成职业销瓜人,他们紧盯全国各大市场,将西瓜销往全国各地。既有品牌又有品质的官庄湖西瓜,在深圳一个最高卖到100元。

瓜苗睡“暖宝” “混血”更抗病

种植模式创新的背后,靠的是科技支撑。

“从种大瓜到种小瓜,再到种精品瓜,瓜种换了十几种。”全文书说,最早官庄湖种的是本地大籽瓜,籽有指甲大,不方便食用,亩产也低。上世纪90年代中叶,官庄湖农场率先从广东引进“新红宝”,产量大、籽小,一个西瓜30斤。本世纪初引进“西农8号”,变种大瓜为种小瓜,一个西瓜10斤,一天吃完。2012年前后,引进“早佳8424”冰糖瓜,皮薄、肉质松脆。2018年又引进耐裂性好、甜度高的“美都”。

常青介绍,早期种瓜为抢早上市,育苗时将种子泡几小时后,绑在身上暖36小时,捂出芽后再下种。现在育秧,秧苗睡“暖宝”,培育期缩短一半。因提前栽种,西瓜上市大幅提前。

因重茬种西瓜,容易大面积死苗,在省农科院指导下,近年来大面积利用嫁接技术,发展“混血西瓜”,把西瓜苗与葫芦苗、南瓜苗嫁接,抗病能力显著提高,产量提高30%。省农科院还在官庄湖试点大棚西瓜水旱轮作,即大棚西瓜收获后,种一季水稻,既充分利用种西瓜的余肥,又避免重茬西瓜病虫害严重的难题。

授粉、整枝技术含量也很高。瓜藤40厘米左右开始“摸牙子”(整枝),瓜藤一米、瓜至拳头大小时,立即将多余的瓜和藤去掉,做到“一株苗两根藤一个瓜”,保证甜度。

“每个西瓜哪天授粉,都挂牌标识。”全文书说,种得早的西瓜,授粉后一般40—42天采摘,夏季授粉后28天就可采摘。若没标识清楚,摘早了没成熟,摘晚了熟透了,都不好卖。

为掌握最新种植技术,官庄湖农场与省农科院合作,在全氏西瓜种植合作社建立了专家工作站、湖北省农业科技“515”行动西甜瓜科技示范基地。

呼唤“专一业,终一生”的新农人

 □ 祝华

记者手记

提起官庄湖西瓜,不得不说一个人——全氏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全文书。

52岁的全文书是官庄湖的女婿,18岁起种西瓜。此后数十年里,他始终与瓜相伴,钻研技术,攻克难题,做大做强西瓜产业。

上世纪90年代初,官庄湖西瓜种植规模上去了,但价格一路下滑,瓜农积极性受挫,面积萎缩至不到1万亩。能否实现错峰上市?全文书尝试种植地膜西瓜,将上市时间成功提前。

持续多年种植后,西瓜因重茬病害增加,全文书查阅大量资料,建大棚摸索西瓜嫁接技术。反复试验,终于摸索出葫芦苗嫁接西瓜苗技术,实现规模化培育嫁接苗,以平价销售造福瓜农。

近年来大棚精品西瓜兴起,全文书又建起400多个大棚,推出彩虹、甜美人、安妮等新品种,凭借西瓜瓤颜色多样、甜度高等优势,又一次抢占市场先机。他创办的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获评国家级示范社。

“我这一辈子就种西瓜了。”全文书凭着对乡土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将零星种植的西瓜变成了带动万千村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乡村呼唤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尤其需要像全文书这样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乡村农匠”。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钟祥市委宣传部供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