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挤过人潮的小编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带上口罩
你问小编为什么
当然是防止自己二次变成小阳人啦!
但最最重要的还是担心家人的健康
因为小编家中老人身体较弱,还有小孩子
如果小编一个不慎成为了无症状感染者
回到家里势必就会给老幼带来感染的危险
新冠病毒变幻莫测
所以小编认真进修了新冠知识点
让大家的防疫技能up!up!
一起来看一下最新的新冠状况吧~
“二阳”最新趋势——
再次感染实际情况知多少?
“二阳”一词又随着小长假的结束冲上热搜,很多小伙伴都在旅行途中不慎“中招”,那么重复感染奥密克戎的概率到底有多大?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周报(CDC weekly)”发布广东省疾控中心等联合团队的“预先计划研究”,首次以研究的形式披露了国内数据。其结果表明,新冠再感染率总体达28.3%,针对两次均为奥密克戎感染来说,这一数据则为18.4%。
而且再感染会因首次感染的时间、毒株不同而出现差异,总体呈现首次感染时间越长,再感染率越高的趋势。首次感染原始毒株者,奥密克戎“二阳”率最高,达50.0%;奥密克戎变异株初次感染后3到6个月内,再次感染发生率较低,为4%,6个月或更长时间后,则上升到25.5%。总之,初次感染奥密克戎 6个月以后,免疫力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再感染发生率显著增加。
老幼妇孺——
预防新冠感染中的重点人群
大量证据表明,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存在基础疾病者。2022年3月报道香港新冠感染疫情期间接种新冠疫苗的感染者死亡率仅为0.04%,而未接种者死亡率是1.25%,增高30多倍。其中新冠感染者发生死亡的人中有90%以上为老年人。
各个年龄段的儿童对新型冠状病毒均普遍易感,90% 的儿童感染者通过家庭聚集感染。在5 岁以下儿童中,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感染发生率是德尔塔变异株的 6~8 倍,这使得儿童发病率及就诊住院率急剧上升。
妊娠和分娩通常不会增加感染风险,但与同年龄段的未孕女性相比,妊娠和分娩可使新冠临床病程恶化:包括入住 ICU、需通气支持及死亡的风险升高。合并新冠的孕妇及围产期妇女中,有肥胖、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更易发展为重症。
保护自己——
从日常防护开始
面对伺机而动的新冠病毒,大家仍要做好生活防护,坚持做到勤洗手、勤通风、常消毒、规律作息、规律运动,在密闭的公共场所科学佩戴口罩。除了防范新冠外,还可防范甲流等其他传染病。
新冠疫苗——
低免疫力人群的保护伞
接种新冠疫苗仍是目前预防新冠感染与二次感染最有效的手段。
疫苗可有效降低二次感染概率及二次感染的住院风险。研究表明,与未接种疫苗且未感染患者相比,此前感染过非奥密克戎毒株的患者,体内抗体的有效性为44%;而随着疫苗接种剂数增加,体内抗体的有效性也不断增多,对于已接种三针疫苗且有感染经历患者,抗体的有效性达到83%。与未接种疫苗且未感染的患者相比,接种第三针疫苗后,体内抗体对于防重症的有效性达到91%。
吸入用新冠疫苗——
实现黏膜免疫预防新冠的主力军
新冠病毒正是通过呼吸道、口腔或眼睛结膜感染人体。因此,鼻腔、口腔等黏膜对于抵御新冠病毒入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用一组数字来说明黏膜系统在免疫防线中的作用究竟有多大?黏膜系统直面外部环境的总面积可以达到400平方米左右。黏膜系统内的淋巴细胞占人体总的淋巴细胞的80%。就像在这次疫情中,我们一直听到的告诫就是:从外面回来时,不要随便用手来揉眼睛、抠鼻子,进门一定要先洗手等建议。WHO更是提出新冠疫苗除了预防重症和死亡之外,还要更有效地预防感染,从而降低社区传播以及对严格和广泛的公共卫生和社会措施的需求。
因此,从感染途径进行预防的疫苗才有可能从根本上阻断感染和传播,而可以实现黏膜免疫的新冠疫苗——吸入用新冠疫苗为理想的选择。采用雾化吸入免疫方式,即采用雾化器将疫苗雾化成微小颗粒,通过口部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不需要注射接种,既可以避免因肌肉注射带来的局部不良反应,还额外在呼吸道黏膜处产生免疫应答。同时在上下呼吸道提供保护,建立黏膜免疫、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三重免疫,可降低病毒在呼吸道的定植与传播,对新冠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不用打针,只需轻轻一吸,就如同为你的呼吸道戴上“隐形口罩”。
总之,“二阳”仍是潜在威胁, 老年、幼儿人群等低免疫力人群需筑牢免疫屏障,吸入用新冠疫苗产生的黏膜免疫具有经其他途径所不具备的特殊优越性 , 既能通过机体各黏膜系统的局部免疫产生保护反应 , 又能产生全身性的免疫反应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 而且使用方便。
参考文献:
1.惠沼沼, 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23;44(2):294-299.
2.特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诊疗方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新医学. 2023;54(2):87-96.
3.Sara Carazo, et al. JAMA Netw Open . 2022 Oct 3;5(10):e2236670.
4.Shipo Wu, et al. Nat Commun . 2020 Aug 14;11(1):4081.
5.Sheikh‐Mohamed S, Sanders E C, Gommerman J L, et al. Guardians of the oral and nasopharyngeal galaxy: IgA and protectionagainst SARS‐CoV‐2 infection[J]. Immunological Reviews,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