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也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们的事迹平凡而感人。夫妻俩几十年如一日,照顾中风半身不遂的父亲,真心关怀、细心照顾,从未有过抱怨……
“苏妈, 您的儿子媳妇又回来看您们俩老啦!真是孝顺,您们真是有福气!"看到邹琴、刘威俩口子拎着水果点心来到父母家,隔壁的陈大姐羡慕地说道。
刘威的父母家住郢中街道连家沟社区胡家台四巷,都已年近八旬,大儿子在荆门工作,小儿子在钟祥火车站上班,平时照顾父母的责任,更多地落在了儿子刘威和媳妇邹琴的身上。1999 年12月,正值壮年的父亲突发脑出血中风,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完全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状态,家庭也随之陷入了困境。为了让父母安享晚年,夫妻两人二十多年如一日,倾力尽孝道,不仅让父母始终感受到了子孝的快乐,而且让整个家庭其乐融融。
22年的暖心陪伴
有人说,陪伴是子女对父母最长情的告白,邹琴、刘威夫妇深知,年迈的父母最怕的是孤独,最需要的是陪伴,常回家看看,陪着父母唠唠嗑、吃顿饭,就是对他们最暖心的关爱。自从1999年父亲中风以后,夫妇俩每个周末都要回家看看父母,回去时总要带些父母最爱吃的香蕉、苹果、牛奶、蛋糕等,和父母聊天,帮助父母拖地、洗衣服、晒被子,还要烧上一桌好菜,与父母分享。有一次下暴雪,母亲买菜不方便,他们马上买了几天的菜送过去;大风将屋顶的石棉瓦吹落了,他们又迅速请了师傅修补。2016年夏天暴雨如注,他们连续几天给父母帮忙排水……就这样袁父母虽然年纪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弱,但从未感到生活不方便。
邹琴、刘威夫妇,不只是简单地照顾父母的起居饮食,还注意观察了解父母的所思所盼,满足其心愿。他们在和老人拉家常时发现,父母常常回忆往事,谈起过去工作过的地方异常兴奋。做儿女的心领神会,于是在一个晴朗的周末,陪着父母先后来到父亲曾经干过水利测量员的大口林场、母亲曾经当过小学教师的九里乡王岭村,让他们一睹曾经流过青春和汗水的地方发生的巨大变化,忆峥嵘岁月,赏一路风景……
病床前的悉心照料
刘威的父亲是个“老病号”,每年都要到医院住院两次以上,每次都要住上十来天。住院期间,邹琴、刘威白天上班,晚上赶到医院陪护,有时连续照顾十几天,从不嫌麻烦。2018年1月,父亲再次脑出血中风,生命垂危,吃喝拉撒全在病床上。他们配合医生将父亲照料的体贴入微,直至出院,同病室的病友们无不啧啧称赞。2020 年,父亲又突然频繁尿血,经市中医院检查,确诊为膀胱恶性肿瘤。这犹如一记晴天霹雳,让全家人既担心又焦虑,一时难以承受。尽管康复的希望渺茫,而治疗的代价高昂,为了减轻父亲病痛的折磨,那年12月,他们义无反顾将父亲送到武汉同济医院住院治疗。由于病情十分严重,不得不做了膀胱全切除手术。在手术前十几样检查中,他们用轮椅推着父亲在各个检查室挂号、排队,父亲的手术整整做了7个小时,他们就在手术室外等了7个小时,直到看见父亲推出手术室两眼张望亲人时,他们悬着的心才落了地。在术后恢复期间,父亲完全不能动弹,他们严格遵照医嘱照料父亲,给他定时吃药、喂饭、擦身、洗衣。有人劝他们请个护工,他们说子女照顾,父亲的心情会更好一些,病也会好的快一些,自己累点苦点,又算得了什么?
颐养天年的真心关怀
在当今时代,让父母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充实的精神生活同样不可或缺。做儿女的一定要尽可能让父母跟上时代步伐,感受时代变迁,融入美好的生活之中。邹琴夫妇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父亲是一名乡镇退休干部,喜欢读书看报,他们就为他订阅了《当代老年》《长寿探秘》《楚天都市报》等报刊,让他足不出户就知天下大事和奇闻异事。父亲耳朵听力严重下降,他们出钱为他配上助听器。母亲从小能歌善舞,他们就鼓励她只要有时间就去跳跳广场舞,如今她成了连家沟社区“夕阳红”舞蹈队领头人。为了让母亲便利地参与钟祥“助老之家”活动,他们为她购买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收录机,安装了 WiFi,方便她下载歌曲,搜看网络电视剧。母亲退休前,因为原街道企业倒闭没有办理养老保险,整天为此闷闷不乐。他们往复多次,跑企业主管部门,到市档案馆查找母亲招工档案,到市社保局说明情况,终于按政策规定,补办了养老保险手续,了却了她的一桩心病。每逢父母生日,邹琴、刘威都牢记在心,经常是提前几天就张罗着怎么给父母过生,有时是和哥哥弟弟一起为父母做长寿面,有时是买些父母爱吃的美食上门祝寿,有时是带着父母到莫愁村、客店、张集等地方走一走,玩一玩,尽享天伦之乐……
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本分。多年来,邹琴夫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百善孝为先”的真谛。(钟融讯)
(以上图片或文字未经钟祥市融媒体中心许可,其他媒体不得转载!)
编辑:周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