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荆楚好老师”|10名特校团队坚守28年,助力500余名残疾孩子逆袭人生

2022-08-11 08:23  

极目新闻记者 高伟

通讯员 周勇 邬云啸

28年前,10名刚刚毕业的师范学生共同创建了湖北钟祥市特殊教育学校,28年后,学校从默默无闻变为享誉荆楚,不变的是这10名初创团队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美丽的校园环境

“做了这么多年特殊教育,我早已割舍不下!”8月5日,领头雁肖正荣自豪地告诉极目新闻记者,28年来,钟祥特校累计招收听障、视障、智障等残疾学生500余人,有55人经高中接力考入大学,36人自主创业,78人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工作,他们用知识和技能改变了命运,过上了和常人一样自食其力的幸福生活。近日,肖正荣和他的团队被推选为“荆楚好老师”候选人。

4个月时间,10个人只干了一件事

“正荣,你可要考虑好,一旦选择了特教,就意味着终生与清贫和寂寞相伴!”1994年,钟祥市为了让残疾孩子接受义务教育,决定创办钟祥市特殊教育学校,在钟祥师范“招兵买马”时,一位很器重肖正荣的校长提醒他。

“我想起曾经在实习时碰到了一个聋哑孩子,他那孤独、无助的眼神让我觉得,我得为他们做点什么。”当时担任学生会主席的肖正荣放弃保送上大学的机会,主动报名去参加特校创建工作,并号召了魏海霞、陈利蓉、赵运平、杨慧玲、曹明会、黄齐梅、葛玉飞、王萍、郭小洁9个同学成为了他并肩而行的伙伴。

当肖正荣和伙伴们来到了特校门口时,眼前的情景却使这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大为错愕:废弃单位院落内,4个垃圾堆像山一样,3排摇摇欲坠的平房趴在人一样高的杂草里,石块和废弃物散布在整个院落。

在老校长的鼓励下,肖正荣和伙伴们自己动手清理校园、布置教室。接下来的4个月时间里,10个年轻的创业“合伙人”人只干了“清扫”这一件事。

“当时天气炎热,大家都穿着凉鞋,脚一流汗,脚底就打滑,稍不注意就‘呲溜’一下摔个四脚朝天。”魏海霞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旁边的同事们有的在扯草,有的在铲石头,有的在往袋子里装垃圾,手中的活儿不会耽误他们对滑倒的同学发出“嘲笑”的声音,摔倒两三次之后,穿拖鞋的干脆脱了鞋光着脚干活儿。

炎炎烈日下,肖正荣与仅有的2名男同学成了校园里的“板车哥”,他们穿着背心短裤,汗流浃背地埋头拉车成为了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半年后,一所干净整洁的学校呈现在众人面前。

8月5日,行走在校园林荫道上,肖正荣笑着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关于绿化,我们奉行的则是‘捡漏’原则,哪里有树木要处理掉,赶紧冲过去捡回来或者低价买回。当初我还带着男教师从老家的大山上寻找挖掘了100余株兰花、紫藤……”

一声“爸爸”,被喷一脸口水的她哭了

“一个聋哑孩子的发声有多难,是我们普通人无法理解的。”教发声的陈利蓉老师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孩子们不知道发声是怎么回事,老师只能通过“触摸”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声带震动,通过每一个字音之间微弱的震动差别,让孩子学会区别发音。

为了训练听障孩子开口说话,陈利蓉想尽一切办法,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教,她把手伸到孩子口中纠正舌位,把孩子的手拉到自己的嘴边及喉部感受气流、震颤变化,在千百遍地重复中,引导正确的发音,再加以定型培养。

在经历了千百次的调整和尝试之后,晓萱(化名)终于第一次发出了“爸爸”的声音。因为不会把握发音的力度,晓萱的口水喷了陈利蓉一脸,当时的陈利蓉根本顾不上擦脸,她抱着晓萱就哭了。而当家长们生平第一次听到孩子叫爸爸、妈妈时,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奉献爱心的不是只有老师,还有他们的家属。

作为一名培智班的班主任,葛玉飞往往要扮演多重角色。有一次,一个女学生的奶奶找到葛玉飞,说孩子患了非传染性皮肤病,请求老师每天晚上睡前帮她涂抹药膏。

最终,葛玉飞让爱人出面,每天晚上去宿舍给学生擦药,一直坚持了两个月,期间因为家长提供的药膏不够用,葛玉飞还自己去药店购买,直到孩子的皮肤病痊愈。

虽然无法像普校老师一样“桃李满天下”,但特校的老师们没有一个退缩:赵运平把孩子们当作正常人来教、黄齐梅主动带无依靠的孩子回家、杨慧玲大雨天背着孩子蹚水来往于厕所和教室之间、郭小洁不放弃每一个落后的学生……

没有操场,汉江大堤就是运动场

学生参加湖北省第十一届残运会

10岁的盈紫萱(右二)获得湖北省第十一届残运会女子400米铜牌

6月15日下午,在宜昌举行的湖北省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T60级女子400米决赛中,来自钟祥市特殊学校的10岁听障选手盈紫萱,作为田径项目最小的参赛选手,最终获得一枚铜牌。

“我们不仅要办好特殊教育,还要办出特色教育。”校长肖正荣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为了充分挖掘孩子们身上的潜能,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建校之初就开始发展体育项目。

没有操场,紧挨着学校的汉江大堤就是运动场。“当时太难了。”葛玉飞回忆道,那个时候天蒙蒙亮,就能够在汉江大堤上看见孩子们已经排列整齐的身影,他们总是偏着头,反复看着老师的慢动作,从中找出细微的差别来纠正姿势,常常一观察就是几个小时。

这样的条件下,钟祥特校在2003年获得了全省听障男子10000米冠军和听障女子5000米冠军。迄今为止,钟祥特校先后在国家、省、市级运动会上共获得26金、19银、16铜。

获得全省听障男子10000米冠军的祝家周,现在已是湖北省残疾人运动队的专业队员,在第23届世界听障奥运会男子400米栏比赛中杀入决赛并获得第七名,后来又多次夺得全运会及省运会冠军,还3次被授予全国体育道德风尚奖。“回想这条让我逆袭人生的体育之路,我最要感谢的是钟祥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祝家周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是老师们一次又一次的鼓励,让他战胜了自己。

舞蹈老师给学生排练节目

跟葛玉飞有相同体验的是舞蹈带队老师魏海霞。“从教28年来,记忆犹新的是刚担任律动老师时的经历。”魏海霞说,因为听力残疾,孩子们对节奏没有概念,她带着孩子们在水泥场地上排练舞蹈节目,示范、辅导,就一个跪的动作往往要做上百遍,膝盖都磨破渗血,连走路都困难。

学生们表演手语舞蹈《明天会更好》

但魏海霞和孩子们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师生们用鲜血和汗水,换回了第七届黄鹤美育节一等奖,杨凡同学还受邀参加了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演出。

“没想到特殊孩子也能和正常孩子一样翩翩起舞,你们特校的老师真了不起!是你们为残疾孩子打开了另一扇门!”专家们纷纷称赞。

无声呼唤,爱心传递助孩子们起飞

“爹亲娘亲,不如老师亲!”留守生小峰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每次给班主任陈利蓉打来电话,都会哽咽感慨。

小峰在校3年,有两年春节在陈利蓉家过的年。今年毕业时,小峰留下一张字条,“陈老师,您就是我的好妈妈!”

白天当老师,晚上当保姆,睡前给孩子们洗澡、搓衣服,半夜里还要起来查寝,为孩子们掖被角……这是特校工作者日复一日的分内事。直到今天,师德标兵杨慧玲还难忘第一次当生活老师的窘境,当时6岁的小明直接把屎拉在床上,还用纸盖着不让看,但她依然忍着要呕吐的感觉,流着泪把他抱下来。

曹明会老师是大柴湖移民子女,为了不让贫困学生失学,他倡导成立了“扶残助教基金”。从1996年起,学校所有老师每月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挤出10元钱,每年为学生捐款捐物达1万多元,一直坚持到2007年钟祥特校实现全免费教育。

学生们的手工制作作品

除了发掘有天赋的艺体生特长,特校也着重培养其他孩子的生存技能。2009年,特校开设了手工制作课程,王萍和陈利蓉两人大胆创新,积极组织学校职教课程开发,她们带领职教团队自学丝袜花、十字锈、DIY发夹制作等10余种手工艺,再传授给师生,目前钟祥特校手工制作特色课程在省内享有盛誉,并多次义务为兄弟学校培训教师。

学生们上茶艺课

为了让学生用技能改变命运,肖正荣带领团队探索出湖北县域特殊教育职教的范本——“教育 康复 职教=就业”办学新路子;为了有效化解培智生教材与学生能力不匹配的困难,特校团队大胆组织教学骨干总结、编写了《培智快乐生活教育课程16例》校本教材,现已编印发行。

老师进行丝网花制作教学

家政实训室、烘焙室、干洗室、美发室……极目新闻记者在教学楼内看到,学校共建有不同的实训教室,配备有各类先进的器材,为开发培智生活技能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如今,学校师生有40余人次在国家、省、市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奖。

“经过9年的学习,学校80%的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掌握一两门生活技能。”副校长王萍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学校还开展了以“送教上门、专业辅导”为形式的随班就读服务模式,仅2021年就派出30余名教师,每月用休假时间,义务为全市14名重度残疾孩子送教372个课时,累计送教路程达10000多公里。

在钟祥市张集镇双庙畈村,听力残疾的黄云飞从特校毕业后,回家创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我打算进一步扩大种养殖规模,开发60多亩柑橘和3个鱼塘种养殖配套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走上致富路。”黄云飞信心满满地告诉极目新闻记者。

28年的守望中,特校团队从最初的13名创业者已发展到如今40余人,新鲜的血液让这个团队不断焕发出奋进的斗志,也开创了湖北特殊教育行业数个“先河”。“我们的团队一直秉持着这种爱校如家的情怀,一直坚守在这个地方,虽然有苦,当然也有很多快乐。”肖正荣一脸的幸福。

(通讯员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