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味精,大家都不陌生。但你知道什么是“工业味精”吗?
精制棉,就是一种被称为“工业味精”的纤维素,原料是棉花的“下脚料”——棉短绒。经过精制,棉短绒的身价倍增,成为广泛应用于食品、冶金、电子、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的化工产品。
在钟祥,创设40年的湖北金汉江精制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汉江”)专注精制棉这一细分赛道,从一家即将倒闭的乡镇企业成长为我国精制棉纤维素行业标准的制定者,用“工业味精”调配产业“好味道”。
从濒临破产到领跑行业
盛夏,钟祥市经开区金汉江车间里,精制棉生产线上机器不断“吃”进棉短绒浆料,原本湿漉漉的浆料经压制脱水、高温烘烤成为连绵不断的棉片,最后“滚”成卷轴状。
车间外,一卷卷雪白的精制棉被打包装车,即将发往浙江、山东等地的化工企业。在那里,这些棉卷将“变身”粉状、液态纤维素添加剂。
“小时候挨下白墙,衣服就会蹭上一层白灰。现在,涂料里加入精制棉做成的纤维素,就如同贴了张墙膜,碰到也不会蹭白了。”金汉江公司董事长周家贵一语道出精制棉可增加黏稠度的特性。他说,在日常生活中,精制棉纤维素几乎无处不在,常见的牙膏、牛奶、果汁、洗衣粉里,精制棉纤维素发挥着增稠、定型的作用,“工业味精”之称因此而来。
金汉江的前身,是1982年成立的钟祥棉浆厂。上世纪90年代,因连年亏损而停产的钟祥棉浆厂从集体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并瞄准精制棉纤维素这一被西方发达国家垄断的市场。彼时,精制棉纤维素在欧美国家已广泛用作食品、医药、牙膏添加剂等,当时国内民用纤维素主要依赖进口。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需求肯定会越来越大。”时任厂长的周家贵深信不疑。然而,作为纤维素上游产业,精制棉对应的是高度专业化、精细化的小市场,一个濒临倒闭的乡镇企业能成功吗?
周家贵把全部“赌注”押在创新研发上。
粘度,衡量精制棉纤维素性能的重要标尺,粘度数值越大,意味着聚合度越高,韧性越强。1996年,当国内行业主流精制棉粘度标号还是650时,金汉江自主研发的产品,聚合度达到2500,被业内赞为“推动了纤维素行业的技术革命”,市场需求随之井喷,公司从破产边缘起死回生。
尝到了创新甜头,金汉江开始不断刷新精制棉粘度边界。2000年,经过不断实验,金汉江成功研发出M5特低粘精制棉,将棉短绒的自身粘度降到500厘泊以下,这种低韧性的精制棉纤维素专用于铜版纸、造币纸表面涂布,改写了我国铜版纸、造币纸涂布剂依赖进口的历史,该工艺成为我国精制棉行业第一个发明专利。
把普通人练成“特种兵”
2021年4月,金汉江研发的“超高粘精制棉生产工艺”从700多项参评专利中脱颖而出,荣获首届湖北专利奖金奖,通过该工艺制出的超高粘精制棉,粘度可达2800厘泊,再度刷新由金汉江创造的精制棉粘度上限纪录。
“把普通人练成特种兵”,周家贵如此形容公司在精制棉粘度边界上的突破。眼下,精制棉纤维素已在航空航天、5G等高科技领域大显身手。周家贵认为,科技越发展,精制棉的用武之地将越广阔,这意味着金汉江的创新也必须不断更新,保持行业领跑者地位。
研发,在金汉江的地位举足轻重。据介绍,金汉江累计获得专利近400项,数量占全球同行32%、国内同行65%,跻身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高粘高端产品占据国内80%的市场份额。周家贵骄傲地告诉记者,公司还推动国家将精制棉纳入“十二五”新材料发展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2020年3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立项由金汉江公司主编修订精制棉国家标准。
在实施自主创新的同时,金汉江还大力“引智借脑”。2016年10月,金汉江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樊明武牵手,共建我国行业内首家精制棉纤维素院士工作站,助力企业产品升级、工艺提升、产业衍生。2018年,金汉江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模范院士工作站”。
目前,金汉江的特高粘M1000等6个国家级精制棉新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日化、医药、电子等领域,出口20多个国家,去年的销售额超过3.5亿元。
周家贵透露,由该公司主持的两个重大项目已纳入省重点科技创新计划,该公司正利用研究成果,投入6000万元建设精制棉特种棉浆生产线,全力打通制约我国精制棉在醋酸纤维、特种纸、电容器等高端产业的卡口。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丽琼 通讯员 周勇)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