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我们驱车来到层峦叠嶂的钟祥市张集镇刘岭教学点,探访钟祥市第二届“感动钟祥•最美钟祥人”——宁积兵。
宁积兵是张集镇刘岭教学点的一名负责人,也是一名中共党员。他1985年参加工作,30多年来耕耘于三所农村小学,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精彩人生。
党员教师坚守困难前沿
“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孩子们,教他们好好读书是我一生的追求。教学点哪怕只有一个孩子,我也会一直坚守。”58岁的宁积兵如是说道。
随着农村教育改革的推进,张集镇部分村小全部整合到镇中心学校。“这里的孩子总得有人管、有人教。”这是宁积兵给出的理由,缺少父母的陪伴,农村孩子的童年就会蒙上一层灰色。“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多彩的童年,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帮他们开阔眼界。”
接送孩子上下学、给孩子补课、陪孩子游戏、与孩子谈心……宁积兵事无巨细。他用激情教书,用大爱育人,以实际行动坚守初心,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山村学子。
“宁积兵本可以离开教学点,到中心学校工作,但他毅然地选择留在山村教书。”张集镇教育办主任杨恒告诉我们:“宁积兵爱岗敬业,敢于担当,是我们教育战线的一头‘老黄牛’,也是我们的一面旗帜。”
潜心教学情暖留守儿童
教学点地处大洪山深处,多时二、三十个师生,现在只有1个班3名学生,3个老师。宁积兵倡导“一对一”辅导,进行“保姆式”呵护,开展“诱导式”教学。
3名学生或孤儿、或单亲、或组合家庭,都是困难家庭。宁积兵既是负责人,也是班主任,是严师更是“慈母”。宁积兵常备有针线、衣服,及时帮孩子钉扣子、换拉链,遇到寒雨时,及时为他们换上干净温暖的衣服。十多年来,学生和老师在一个桌上吃饭。
宁积兵对每个学生都是“爱心浇灌,悉心培养”。单亲儿童王少伟,父亲常年在外打工,随残疾的祖父母生活,是个低保户。教学点教师何小平说:“宁积兵一直把王少伟当作子女,常年给他买文具、带零食、送衣服。所带的数学课,测验考试成绩从10分左右提高到90分以上。”
侯美林1岁时随母亲从四川嫁入张林冲村,母亲在外打工,随继父生活。孤儿王禹皓,随幺叔幺妈生活,也是低保户。宁积兵每月拿出100元钱,购置零食作奖品,对他们实行激励教学。
“宁老师像家人一样关心我,春上我因妈妈的事想不通。宁老师专门找我谈心,还给我补了数学课。”侯美林眨着清澈的大眼睛,认真地说道。
宁积兵无论带哪个班,首先就是走访学生的家庭情况,对留守儿童、困难生给予关爱。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受他资助的学生40多人,资助金额累计过万元。
教育之家满园桃李芬芳
宁积兵在教学中很重视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他撰写教学后记、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40余万字,《小学自然教学四步曲》等近20篇论文及课案获国家、省、市级奖。
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但宁积兵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爱”的教育下茁壮成长。对待所谓的“差生”,他总是“尊重”和“宽容”、“引导”和“激励”。正因为宁积兵对学生充满爱,他所带班级的学生成绩始终在全镇同年级中名列前茅。
任教30多年来,宁积兵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工作上从没叫过一声累、一声苦。他常年患有高血压、胆囊炎、胰腺炎等疾病,但从没因病耽误一节课。宁积兵先后被表彰为钟祥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教育教学先进个人” “感动钟祥·最美钟祥人”,2013年被省政府授予“湖北省楚天园丁奖”。
坚守、播种、传承……事实上,宁积兵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缘于“教师之家”的特殊情结。父亲宁子刚是教师、女儿宁小霞是教师、二弟刘建勋也是教师。一家三代4人是教师。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严格管理、勤于疏导。”这是宁积兵一家传承的家风,他们共同在人民教师的舞台上,用责任与信念演绎教育接力,抚育满园桃李芬芳。
采访手记: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数十年来,宁积兵坚守在“十里同村、隔山为邻”的山村里,把一生的知识传授给渴望学习的孩子们,用满腔地热忱和辛勤地汗水浇灌着一株株幼小的新苗,他的教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深深地打动了我,他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以上图片或文字未经钟祥市融媒体中心许可,其他媒体不得转载!)
通讯员:王运华
编辑:周霵
审核:肖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