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融评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原创   2022-06-23 12:54   钟小融



当前,全省上下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这是着眼国际国内形势的深谋远虑之举。埋头深耕、干好自己的事,我们无惧任何风浪、必将行稳致远。时代风起云涌、危机同存,走好党的群众路线,仍是今天应变局、开新局的“不二法宝”,攻坚奋进,我们尤须牢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不能停留在思想理念、口头表达、一时一事上面,既要念兹在兹,更要躬身践行,做到融入血脉、刻入骨髓、注入灵魂、见诸行动。走好群众路线,一要党性上真坚定、思想上真认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政绩观,二要行动上真落实、习惯上真滋养,不弃寸功、不舍微末,磨练心性、修练涵养,多为群众谋,少为自己想。

走好群众的路线,关键在“行”,其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就是“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干”,怎么走、怎么干?沉思细想,解剖讲析,笔者以为,尤其要滋养“六种习惯”:

要滋养联系群众的习惯。我们党是靠群众力量发展壮大的,群众永远是我们党永葆青春的力量之源。党员干部与群众是水乳交融的鱼水关系,是血浓于水的亲戚关系。战争年代共患难、同咸淡,亲同一人挽手闯到今天。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新时代新形势下,倘若不互动、不走动,血缘再近的亲戚也会疏远。不联系、不共鸣,党群关系就会淡化隔阂。为此,党员干部常下基层联系群众的传统,要让制度成为习惯,经常走下去,多交基层朋友,多了解群众疾苦。

要滋养理解群众的习惯。群众是朴素的、直白的、善良的,爱憎分明、没有城府,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百姓谁不爱好官?真诚为群众着想、真心为群众服务,群众心中有杆称,即使一时有误解,但最终会留下口碑。革命战争年代, “半条被子”暖民心,让误解红军的村民感动不舍、遥望一生。党员干部要对标“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对于群众因不知情或认知局限的牢骚埋怨,我们要理解包容,耐心说服,用真心真情的付出兑现承诺、赢得认可。

要滋养尊重群众的习惯。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对待群众容不得半点冷漠、轻视。无论是群众进门办事,还是党员上门走访,都要“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当作自己的家人,如恭敬长辈般对待群众,保持如履薄冰、如临大宾的敬畏谨慎,礼貌相待、真诚解答,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让群众迎面就能感受到党员干部应有的清澈和纯粹,当群众伢、不当衙门官,在细微之间拉近感情、拧成一股绳,以尊重赢得群众信任、支持和拥护,事业就成功了一半。

要滋养问计群众的习惯。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三人行,必有我师。群众千千万,智者在民间。拜群众为师,就灵了。焦裕禄同志经常与群众睡牛棚,找到了“以林促农、以农养林”的治理风沙盐碱之策。党员干部要办好群众的事,还需问计群众。事实证明,问计群众是虚怀、是高见、是成事之道。

要滋养帮扶群众的习惯。帮扶群众就是解民忧、暖民心。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是新时代的战略课题,是国之大计,千头万绪、方方面面,说到底还是千家万户的事。有多少崇山峻岭需要跋涉,有多少风险挑战需要攻克,有多少矛盾需要破解,其落脚点是帮扶群众、共同致富。帮扶群众,不仅要用好党的惠民政策,落到每村每户每个人,还要主动作为、想方设法解决群众的现实所需、急难愁盼,党员干部要像黄文秀那样扶贫帮困,让群众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要滋养感恩群众的习惯。人民的恩情大于天,人民用“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的倾力支持,帮助共产党打下了江山,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每个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心血和汗水,才开创了中国今天的新局面、新辉煌,人民不可负、人民不可忘!党员干部要铭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让党、国家、民族赢得了尊严”,要感恩人民、不忘初心,永做党和人民的好儿女,常下基层看看、常解人民之忧、常葆赤子之心。

 


 

 

(以上图片或文字未经钟祥市融媒体中心许可,其他媒体不得转载!)


钟小融

编辑:周霵

审核:范涛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