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心创业父子兵 “绪”写传奇亲兄弟

©原创   2022-03-08 09:50   钟祥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袁李娜


旧口镇农兴村,钟祥最南的乡村,在这里,蜿蜒曲折的汉水,突然急转直下,一路向南奔腾而去,滔滔的江水冲击出一大片望不到边的沙土地。

沙地里刨食,人穷村也穷。曾经,农兴这个最南村也是有名的“最难村”。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的农兴成了旧口豪车最多的村,乡村小道上,奥迪、奔驰、宝马往来穿梭。再过两个月,备受业界关注的第三届中国萝卜产业发展大会也将在这里举行。

天翻地覆的变化都因为一个人。“十年前就开着奥迪种萝卜”,说起村里的传奇人物熊绪兴,村民们都津津乐道。

时光倒回到2007年春天,一边贩运农副产品,一边苦寻致富路的熊绪兴在山东看见长在沙地里的韩国萝卜。“又白又嫩又好卖,这么好的萝卜,要是能在旧口沙地种出来该多好!我就买下30公斤种子带回来。”谁也没想到,就是当初这个看似草率的决定拉开了一段萝卜大王的传奇故事。

“引种容易改良难”。韩国萝卜能否在旧口扎下根?当时熊绪兴的心里并没有底。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决心改行种萝卜的熊绪兴一边寻遍当地的种植能手,一边跑到省农科院和蔬菜研究所,请求专家帮忙指导。在拿到9种不同配方后,他租下200多亩农田,开始萝卜品种改良试验,几百个日夜里,他吃住在田间地头,光种植笔记就记了厚厚三大本。通过两年六次种植实践的积累,终于培育出皮白、肉嫩、味醇、无炸裂、破损少的优品萝卜。

那时,传统品种的萝卜每斤售价只有八九分钱,而熊绪兴种的萝卜卖两毛钱,还供不应求。老熊种萝卜一年挣回一辆奥迪的消息也在旧口传开了,乡亲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2009年底,踌躇满志的熊绪兴联合了六位种植大户,成立钟祥市荆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恰好这时,大学刚毕业的大儿子熊锐因为一个小事故,回家养伤。

“他从小就有生意头脑,又能吃苦,正好给我打下手。”和大多数同龄人不同,还在上学时,每年暑假,熊锐都会顶烈日、冒酷暑,跟着父亲走街串巷收购粮食。

虎父无犬子。今年33岁的熊锐管理着荆沙蔬菜合作社2.2万亩农田的种植业务,正是在他的不断探索创新下,旧口萝卜的“身价”也不断地创下新高,从每斤两毛钱卖到每斤两块钱。

“5车萝卜值多少钱?你们猜猜看,”说起今年春节期间的萝卜行情,熊锐难掩兴奋之情,“107万!别说你们,我都有点不敢相信。”

13年间,熊锐和父亲并肩作战,把萝卜这道农家“小菜”经营成了横跨3县市、年产销40多万吨、经营收入近3亿元的大产业。强劲发展的萝卜产业背后既是两代人接力奋斗书写下的励志传奇,也是6000多户菜农圆梦小康的生动实践。

“要想快致富,入社种萝卜”也成为旧口农民的一致共识,合作社队伍如滚雪球般发展壮大。而随着产业越做越大,熊绪兴的烦恼也随之而来。

“一亩地平均收获萝卜5000公斤,按每亩13%计算,卖相差、难销售的尾菜量就有650公斤。”每到收购季节,七里湖地区田间地头、道路两旁,到处都是废弃腐烂的萝卜。2014年,在武汉工作近一年的小儿子熊志虎,回家时听到父亲和哥哥的谈话,突然心中一动。

“老爸,我们能不能办个加工厂,把废弃萝卜做成酱菜,实现变废为宝?”

“是个好点子,你想不想试一试?”

一句话点燃了熊志虎心中创业的激情。没技术,老熊立马给他找来两个帮手,没资金,老熊一把交给他500万元,注册成立湖北荆沙食品有限公司。

顶着父亲和哥哥成功的光环,惟恐行差踏错的熊志虎每一步都走得分外谨慎。“我们从一开始,就实行订单生产,还签下了老干妈、吉香居两个大客户,根本不愁销路。这8年,公司发展可谓是顺风顺水,没遭遇过挫折。”

以“卖相难看”的萝卜、豇豆为原料,荆沙食品有限公司制作出13个系列产品,有的产品已打入了日韩市场,年出口近千吨,每吨价值13000元以上。“天上的桃子人间的梨,不如钟祥的萝卜皮”从此唱响全国。

都说农业难做,是一个投资长、见效慢、风险大的行业,可熊家三父子从未失手的经历几乎是一个奇迹,在风起云涌的市场竞争中他们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不仅源于一脉相承的创业创新精神,更源于父子兄弟间相互扶持的亲情。

“企业经营中,我们的想法肯定会有不同,如果说两代人想法相同,就没有继承,没有发展。我们正是在两代人思想的碰撞和融合中,一步步坚定了奋斗的方向。”

“如果说今天我们取得了一点成绩,那是因为我们站在父亲的肩膀上逐梦前行。父辈们打下的江山是我们最好的平台。未来,我们也要为企业的发展打上属于自己的烙印,把旧口萝卜的传奇,一直续写下去。”面对未来,熊锐、熊志虎兄弟俩信心满怀。



(以上图片或文字未经钟祥市融媒体中心许可,其他媒体不得转载!)


记者:袁李娜

编辑:周霵

审核:袁李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