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小区改造得好!破破烂烂的围墙拆了,道路宽了,空中的‘蜘蛛网’没有了,停车也方便了。”日前,家住承天西苑小区的蔡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
承天西苑小区是钟祥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之一。改造以前,这里是人大、温峡、国资局、建行小区及港航宿舍区五个相邻的小区,以围墙分割。由于建成年代早,一直以来存在着房子老、环境差,线路老化、排水管道堵塞、墙皮脱落、停车位一位难求等问题,生活休闲空间受限,群众反映较为强烈。
去年以来,钟祥市对5个老旧小区进行了聚并连片改造。通过改造,小区实现了由“脏乱差”到“美净齐”的逆生长。小区内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环境美了,民心也更齐了。
党建引领,聚并连片改造
小区改造之初,得知消息的居民都踊跃支持。但由于涉及面广、理念不同,尤其听说要聚并连片改造后,不少居民都强烈反对。比如,国资局宿舍小区群众因自身环境好、空间大,对打通围墙很不情愿。面对这种情况,在市委组织部指导下,小区组建了以退休老党员为主体的党支部和党小组,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相互尊重、充分沟通、彻底打破院落之间“有形的墙”,消除各小区业主心中那道“无形的墙”。通过细心讲解、耐心引导,各小区住户最终达成一致,支持小区拆墙并院,让老旧小区改造真正成为惠民之举、利民之策。
改造前期,承天西苑小区共拆除违建房屋及废弃设施340多平方米、拆除围墙480多米,为后期建设土地集约利用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民意为先,优化改造方案
老旧小区改造,居民才是主角。改造前期,旧改办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入户走访工作,与居民面对面,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切实了解居民的改造需求,为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的编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使得实施方案的内容更精准、更贴近居民的需求,也促进了居民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观念转变,为改造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原建行宿舍区住着很多留守老人,闲来无事,几位婆婆在小区开辟了小菜园。改造过程中,听说小菜园要被填平,老人们都强烈反对。工作人员逐一上门给老人作了详细解释。建行宿舍区因为地方狭窄,一直没有消防通道、机动车道和停车场。把小菜园填平,就可以打通消防通道并按照消防要求设置消防回通道,化解消防隐患,同时修建机动车道和生态停车场。以后孩子们回来探望老人也有地方停车,居民出行也更方便。了解到小区规划后,老人们纷纷主动交出了菜地。
两个结合,高效高质推进
改造过程中,钟祥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把节约资金和提高改造质量相结合,把抓紧工期和便民服务相结合。不仅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在改造的同时,还尽量减少施工对群众正常生活的影响,保障居民正常生活。
“5个小区聚并后,我们新建部分雨污管网,并对原有管网进行规整改造,把原来的5个独立的雨污管网出口合并减少到了3个,并将雨污水分别接入市政主管网,彻底做到了雨污分流。光这一项就可节约资金30万元,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金、浪费时间,有效节约了改造成本。”旧改办邵局长说。
改造过程中,工作人员还用了大量“小心思”,打造好“小细节”。原国资局、人大宿舍区,院子里到处摆放着盆景。占用公共空间,也不美观。工作人员就在小区专门打造了两处晒景台,把花草盆景集中摆放。花钱不多,却节约了公共空间,还为喜欢养花的居民打造了一个有质感、有品位的休闲空间,也促进了邻里间的交流。
居民自治,打造幸福家园
通过老旧改造,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那么,后期该如何加强小区管理呢?旧改办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推动居民自治,指导小区建好业主委员会、自管委员会和小区党支部,激发小区居民共同参与的积极性,让群众真正成为小区改造的主人;二是成立国有物业企业接管集中连片改造的老旧小区,通过政府补贴引导居民逐步向市场化过渡,创新管理模式;三是建立健全“三方联动机制”,共商共治小区管理,让小区有人管、也管得住;四是将小区纳入社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强化社区主体责任,从“要我管”到“我要管”,建立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多措并举,“改”出居民幸福新生活。现在,小区面貌改观了,配套设施齐全了,邻里关系也更和谐了。老旧小区改造,让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再次升级。
(以上图片或文字未经钟祥市融媒体中心许可,其他媒体不得转载!)
记者:黄贤翠 何盈
编辑:周霵
审核:袁李娜